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陶瓷廚餐具進行反傾銷調查。記者日前從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了解到,廣東省向歐盟出口陶瓷廚餐具金額在75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多達133家,涉案企業分布在廣東省廣州、珠海、梅州、東莞、湛江、陽江等市,主要涉案企業集中在世界陶瓷廚餐具生產制造集中地潮州市。
廣東省公平貿易局負責人表示,這次歐盟對陶瓷廚餐具發起反傾銷調查,不難聯想到2012年歐盟對產自中國的建材陶瓷作出反傾銷裁決,決定征收73%的普遍懲罰性稅率。此舉嚴重影響了我國陶瓷產品的出口。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受該案影響,中國出口歐盟瓷磚數量在2011年出現明顯下滑,在重要的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廣東佛山,2011年前10個月,其出口量下降24.4%,出口金額約1.6億美元,同比下降20.1%。有專家稱,約三成企業因成本擠壓而面臨破產。
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日用陶瓷繼建筑陶瓷之后再次成為歐盟及其他國家反傾銷調查的對象,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陶瓷業發展將再次受到重挫。
本次涉案企業廣東松發陶瓷董事長林道藩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就目前來說,很難判斷這次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對陶瓷企業有無影響,也不好估算這次企業在此次反傾銷案中的涉案金額。此外,面對這次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陶瓷廚餐具進行的反傾銷調查,廣東省各企業也積極尋找應對之策。“我們將進行全行業無損害抗辯申訴,如果失敗的話,再進行聯合申訴。”林道藩說。
鑒于此次歐盟進行的反傾銷調查對于廣東省陶瓷企業的影響,林道藩表示,由于堅持走高端路線,企業在管理和技術上水平較高,發展基礎不錯,因而這次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對本企業的影響不是很大。
“我們積極按照商會所制定的應對方略進行溝通協調工作,并準備公司的財務數據等一系列資料來應對此次的反傾銷調查。我們對取得這次反傾銷調查的勝利充滿信心。”林道藩說。
廣東省公平貿易局數據顯示,2012年廣東省遭遇國際貿易摩擦案件48起,廣東省積極組織應對,在應對歐盟對數據卡“兩反一保”案、歐盟對鞋類反傾銷、泰國對瓷磚反傾銷案、墨西哥對阿莫西林首次反補貼案、歐盟日用餐具反傾銷調查預警案等方面取得良好結果。
陶瓷是二氧化鋯和氧氯化鋯的下游產品之一,占據大量的需求市場。目前前景看好的新型功能陶瓷就是主要由復合二氧化鋯制成的,因此陶瓷市場的動向影響上游二氧化鋯及氧氯化鋯的市場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