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山燈飾、服飾、五金三大支柱產業無一入圍粵企500強
近日,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和廣東省企業家協會昨日公布了2013年廣東省企業500強、廣東省制造業百強和廣東省服務業百強企業的排序,中山共有13家企業進入今年全省500強企業的行列。
筆者也注意到,在中山入圍的企業中涵蓋的行業很多,但作為拳頭產業的燈飾、服飾、五金等均無一入圍,反而周邊城市的同行已經“捷足先登”,如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周邊同行早已名列前茅
在今年公布的名單中,中山有13家企業進入全省500強企業的行列,與去年公布的名單相對比,雖然建華管樁這家百億級的全球最大管樁生產商遷往江蘇讓中山痛失一臂,但日豐電纜、中山醫藥的崛起也讓中山挽回了一點顏面。
但在本次公布的500強企業名單中,卻隱含著中山目前發展的另一個憂慮——無論是古鎮LED燈飾、沙溪服飾,還是小欖五金,均沒有一家企業進入省500強。這意味著,在這三個中山引以為豪的行業中,正在做大做強的大型企業并不多,且尚未達到在眾多企業里脫穎而出的發展規模。
但反觀其它城市,在500強名單里這3大行業并非一無所獲,反而收獲頗豐。如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廣東精藝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堅朗五金制品控股有限公司等。其中位列32位的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同是做服飾,是服飾行業排名最前的企業。
而即使是中山周邊城市的燈飾LED、服飾、五金相關的企業也并未缺席名單,如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堅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搜于特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等。
拳頭行業面臨“星星多月亮少”危機
作為中山“一鎮一品”專業鎮經濟的拳頭行業,燈飾、服飾、五金一直是中山經濟的驕傲。僅燈飾行業今年上半年經檢驗出口的電光源及燈具貨物17399批,貨值約5.7億美元。從出口產品種類看,LED燈具出口批次和貨值分別增長了136.2%和119.8%,約占中山電光源出口的10%以上。
雖然古鎮LED燈飾發展勢頭強勁,且有眾多的LED企業,配套產業鏈也很完善,但整個產業中卻呈現“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的狀態,一些大品牌企業更是出現了外遷的勢頭。如何加速培育龍頭企業,捍衛燈飾之都在燈飾界的霸主地位成為近些年困擾古鎮的一大難題。
同樣面臨挑戰的還有中山的服飾行業,從2008年開始,隨著國際市場環境的惡化,中山的外向型服裝產業就出現了一些困難。由于缺乏品牌意識,至目前為止,中山仍是一個服裝生產基地,滿足現在的加工地位。雖然有霞湖世家、埃古、華人禮服等知名企業,但整體品牌打造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中山服裝企業品牌正漸漸失去了進一步提升的動力,全國知名的生產基地竟然沒有一個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名聲的品牌。
對此中山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士倫曾痛心疾首地表示:“這與中國休閑服裝之都的名號根本不相符。”
快捷方式:鼓勵上市資產幾何級增長
為了進一步培養企業,近年來,中山除了引導本土企業上市之外,也屢屢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以圖助力本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上市資產幾何級增長。
據了解,去年以來,中山市提出打造資本市場中山板塊的戰略部署,創新思路,整合資源,鼓勵引導企業采用境外上市、股權并購、創設外資投資性公司和創投公司等措施,有效搭建海外金融資本合作利用平臺,推動企業上市取得實效,招商引資工作績效大幅上升。
截至目前,中山境內外上市公司及通過發行審核企業達20家,股權投資基金達25支,創業投資管理機構8家,資金規模達51億元,已經投資項目71個,投資金額達27億元,市內一批上市后備企業或科技創新型企業獲得了投資。為民間資本搭建了新的投資平臺,為構建“資本中山”奠定了基礎。
直道:借力“新三百”孵育龍頭企業
當“一鎮一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山開始面臨著發展的瓶頸,雖然民營經濟發達,但真正稱得上是龍頭企業的卻屈指可數。如何孵育龍頭企業,讓眾多企業形成“星月同輝”的局面,成為中山今年“爬坡越坎”所要面對的突破點。
為了培育更多的龍頭企業,今年年初中山出臺《大力實施“新三百”計劃促進骨干企業加快發展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力爭2016年底培育出超10家百億級企業,100家十億級企業,10家百億級乃至若干個以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為主體。
據了解,在“新三百”計劃中,中山將針對目標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其中百億級培育企業由市領導牽頭負責,十億級培育企業由鎮區領導牽頭負責,每月跟蹤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研究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將鼓勵總部企業“走出去”,整合域內外資源。對于培育企業總部留在中山,在境內市外擴張的項目視同市內項目享受同等的扶持政策。
遠路:總部企業遷走事倍功半
去年10月底,建華管樁集團總部從中山市小欖鎮搬往江蘇省句容市。據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管樁生產商,建華管樁在全國52家分公司,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除了建華管樁之外,今年年中,從三鄉走出的地產界巨頭雅居樂也遷至廣州,在業界激起不小的漣漪。至于“遷都”的原因,雅居樂高層表示主要是考慮到廣州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眾多,總部遷往廣州首先有利于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土生土長”的大型企業陸續離開,無疑讓中山經濟發展事倍功半。
對此有專家指出,中山現有土地資源已不多,發展總部經濟與提高單位產出是符合中山目前發展需求的模式。但一方面要吸引總部進駐的時候,也要想法設法留住本地的企業,無論是盤活現有土地為其發展助力,還是為其提供更多的配套資源,都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