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時之間,“工匠精神”成為社會熱詞。在以往,寧做白領不做藍領的觀念為大部分人所接受。但如今,中國要由“制造大國”進化為“創造大國”,將以往大批量產的生產模式轉變為精益求精的生產模式,“工匠精神”無疑是最值得我們借鑒的精神。
對于陶瓷企業來說,“工匠精神”所倡導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概念正是陶瓷企業在升級轉型之際所需要的,大批仿造量產的經營模式已經落后,在如今同質化日趨嚴重的今天,高品質、有內涵的產品才會立足于市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年海爾砸冰箱的事件轟動業界,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海爾不惜當著眾多員工,用大錘砸爛了自己生產的冰箱,正正是因為如此堅定的質量意識,海爾才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最強的冰箱制造企業之一,嚴謹的產品意識才能在員工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在以家電企業聞名全球的日本市場中立足。在2015年,對于由“馬桶蓋”引發的海外搶購熱潮事件,想必還是記憶猶新;大批的中國消費者不惜漂洋過海去搶購大量的家電產品,寧愿再花錢買一個功率轉換器也要使用海外的家電產品。為什么?就是因為以往“中國制造”的產品標準低,求量不求質,使得消費者逐漸對失去國貨的信心。
中國的陶瓷企業在國際上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歷史文化的沉淀再加上研發技術的日漸創新使得中國的陶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這并不代表國外的陶瓷企業沒有超越的可能。只有實現產品技術上的持續創新,產品質量上的嚴格把控,中國陶瓷企業才有可能長久地立足于市場。
對于傳統制造業之一的陶瓷企業來說,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面對互聯網的大潮,避免產品上的同質化,發揮“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在如今供給側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的今天,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創新領域,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已經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賣方市場逐漸轉換為買方市場,陶瓷企業唯有將精力放在產品的研發,產品質量的把控上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來源:美家網。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聯系方式:8277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