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方兩會陸續召開。而北京、河北、西藏、甘肅、寧夏等19個省區市地方兩會已經陸續開幕,治理環境污染依然是各地的重要議題,有不少省份明確立下了今年的治污目標。
近幾年,“治霾”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在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也不例外。今年,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多個省份,均提出了明確的治霾目標。
北京方面提出,2017年,將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力爭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根據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北京將完成700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工業企業燃煤設備“清零”,全年壓減燃煤30%、總量降至700萬噸以內;淘汰老舊機動車30萬輛;清理整治2570家“散亂污”企業。并稱,2017年將安排治理大氣污染資金182.2億元。
天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改燃關停7臺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今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河北省政府報告提出治理的方針是“標本兼治、主攻治本”,削減煤炭產能和壓減焦炭產能;并提出2017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的目標。2017年將壓減鋼鐵產能3186萬噸,同時將加快環北京的廊坊、保定、張家口鋼鐵產能全部退出。
作為空氣污染問題較嚴重的省份之一,河南明確,2017年要繼續開展大氣治理攻堅,全面完成國家空氣質量改善終期考核目標任務,確保PM10、PM2.5濃度穩定下降,空氣優良天數200天以上。2017年1月7日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總結表彰暨環境治理攻堅戰動員部署會議召開。會議公布了2017年全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目標。其中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是: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108微克/立方米以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74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達200天以上,鄭州市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退出后十位,安陽、焦作PM10、PM2.5在338個城市排名退出后十位。
陜西則強調,要把治霾作為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堅持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措并舉,大力推進以關中地區為重點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此外,陜西要力爭關中地區PM2.5濃度降低3%以上,優良天數平均增加5天。
在2016年,山西各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未完成年度任務。除大同、呂梁、忻州三市外,陽泉、長治、晉中、太原、晉城、臨汾、朔州、運城八市未完成年度任務。為此,山西省表示將加大控煤、治污、管車、降塵力度,加快推進集中供熱,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任務,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響應和聯動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