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國土資源部介紹《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有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宅基地”的討論一時賺足眼球。
事件的起因在于,2016年年底,部分河北燕郊樓盤業主發現,自己小區的土地性質原來是工業用地甚至是違章用地,直接影響到辦理新的《不動產權證書》和住宅使用期限。
對此,2月7日,三河市政府發布通告,認定燕郊的福成五期等5個小區可以辦理不動產登記。而三河市副市長劉增祿也在2月8日到達現場,明確“只要有合格房產證就應該有合格的產權,房產證上寫的什么性質就是什么性質”。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動產登記的問題,現在正在解決。已經有一部分住宅通過了解歷史情況、完善手續,可以登記了,估計在不長的時間,這個問題就會解決完畢。
國土部副部長趙龍表示,考慮到歷史客觀實際情況,國土部請地方國土部門進行調查,同時也派人去了解情況。待調查了解情況清楚以后,會提出一個解決辦法。
在當前土地開發出現個別亂象的同時,也引出眾人對“大產權”、“小產權”的一番爭論。其中“小產權房”多數是一些村集體組織或者開發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筑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農民自行組織建造的“商品房”。
“大產權”、“小產權”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便體現在使用期限上,“大產權”一般長達70年,而“小產權”則往往只有30年、40年、50年。
有數據顯示,70%小產權房集中在城中村和城邊村,其土地性質一般為農村集體土地,與燕郊那些本已按照住宅性質領了產權證、后在不動產登記環節發現不同問題的小區情況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