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葉曙光
[提示]成功的企業家家相似,失敗的企業各有不同。唯一共同的定律是: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職業經理人。
如果國君或者皇帝是董事長的話,相國或者丞相就是總經理,不妨稱之為“職業經理人”。
如果把歷史上的“職業經理人”做一個評選的話,可以得出十大職業經理人:
1. 戰國商鞅,徙木立信,制度創新,變法圖強,使秦國從一個西陲弱國變得強大,為秦國打下了統一華夏的堅實基礎。
2. 戰國蘇秦,身兼楚、齊、韓、燕、魏、趙六國相國,策劃主持“合縱”大計,合六國之力以抗強秦,連續15年,使得秦國不敢出兵函谷關來侵擾六國。
3. 戰國張儀,擔任秦國相國,策劃實施“連橫”計策,反制“合縱”,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張儀死后,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已無法持久。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了后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4. 秦朝丞相李斯,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5. 漢代丞相蕭何,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楚漢戰爭時,盡管老板劉邦與項羽作戰,大小72仗,每仗必敗,但是蕭何慧眼識才,發現并推薦起用軍事天才韓信,并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這對于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6. 三國時期, 蜀漢丞相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27歲未出隆中,已策劃三分天下。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7. 唐代丞相魏征,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一代名相。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于犯顏直諫著稱。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每進切諫,雖極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稍無動搖,使太宗也為之折服。
8. 宋代開國丞相趙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讀書來勸他。他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整天的讀。到了第二天,處理政務時,處理決斷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開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
9. 元末明初軍事謀略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為諸葛亮。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10.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從這“十大職業經理人”成功的身后,大部分都有一個成功的老板。有乾隆皇帝的驕奢淫逸,才有和坤的巨貪成性;有唐太宗的開明睿智,才有魏征的犯顏直諫。為什么歷名上只有一個魏征?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一個唐太宗;如果魏征的老板是喜怒無常、愛殺大臣的明太祖朱元璋,可能魏征會死上100回都不夠呢。所以說,老板決定成敗,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職業經理人。
“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在胡雪巖失敗之前,左宗棠勸他“養口體,不如養心智”,胡雪巖聽不進去,仍然一意孤行,終致傾家蕩產,全盤失敗。不少老板,創業至今,車子房子都有了,甚至于連老婆也換過了;工廠變大了,員工多了,品牌商號也有一些名氣了,但是其心智仍然停留在過去“小作坊”時代,農民意識多于商業思維。這樣的企業,在現在和將來,會有很多挫折在等待著它們去接受洗禮。
在北京北五環的紅星美凱龍辦公室,墻上有一句標語:“視今天為落后。”,這足以讓一些家具工廠的老板們震聾發饋!一些家具廠的老板,一談起今天的市場,就唉聲嘆氣,牢騷滿腹;一提起上個世紀90年代的生意火爆、提起21世紀初年的業績就神采飛揚,眼放精光。試問,一個視過去為光榮、為頂峰的企業,他的前途能有多遠呢?這樣的企業,就象一個在晨鐘暮鼓中垂垂無力的老人,眼前不斷浮現“當年勇”的種種畫面情景。倘若一談起企業管理,這樣的老板一般都會搬出陳詞濫調:什么“不管過程,我只要結果!”
沒有過程,哪會有結果?當整個西方國家和企業在不斷推行和強化“工序流程管理”時,而我們的老板們還在象個夢游的人一樣“不要過程,只要結果。”如果你們家兒子平時不做作業,那么他考試能考100分嗎?如果你在談戀愛時,連女朋友的手都沒有摸過,但是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來,恰好你的爸媽不明究里,天天念叨著想抱孫子,你是給你爸媽“抱孫子”這個“結果”呢?還是去追問女朋友的“過程”?
中國的智慧原本博大精深,卻經常遭人“閹割”而喪失本元,才會出現“不問由來,只求結果。”的咄咄怪事。成功很難,不成功更難。職業經理人的成功,更離不開企業所提供的“平臺、空間和資源”,三者缺一不可。一些老板和企業,在用人方面,葉公好龍,請了職業經理人,但是企業內部仍然是家族管理枝節橫生,盤根錯節,令職業經理人無從措手,處處碰硬釘子、軟釘子;老板事必親躬,動不動就向下越級指揮,自亂陣腳,系統性地破壞管理流程程序,職業經理人并沒有可以施展拳腳的空間;在資源配置與支持方面,經常發了槍不配子彈,批準了計劃方案卻不給予資源支持。如此下去,即便是孔明、劉伯溫再世也無濟于事啊。
《易經》乃群經之首,研究的就是“時、位”變化,比如說,第一卦“乾”卦,同樣是“六橫”,但是由于每一橫所處的位置不同,其爻辭也不同。
從下至上,第一橫為“初九”:潛龍勿用;第二橫為“九二”:見龍在田;第三橫為“九三”:終日乾乾;第四橫為“九四”:或躍在淵;第五橫為“九五”:飛龍在天;第六橫為“上九”:亢龍有悔。
皇帝為了圖吉利,取第五橫專用,稱為“九五之尊”,意思是“飛龍在天”。
三國中,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嘆道: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雖然得到了劉備這個老板,會獲得他應有的位置,但是由于時機不對,也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知了,難于實現天下一統的理想。(美家網記者鐘小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