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聽說他,是一位和藹可親、沒有架子的總經理;聽說他,是一位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行業人;聽說他,為人低調,卻深藏不露……對此,行業內有很多朋友很想認識他。今天記者就帶你走近太陽陶瓷佛山運營中心總經理楊明通。
太陽陶瓷佛山運營中心總經理 楊明通
【時間】:2011年11月3日
【地點】:廣東 佛山
【嘉賓】:太陽陶瓷佛山運營中心總經理 楊明通
【主持人】:吳勇青 陳華文
新品“7號地板”市場反響不錯
【美家網】:您好,楊總!第十八屆陶博會剛剛順利閉幕,不知道太陽陶瓷這次的展會情況如何?
【嘉賓】:就我們太陽陶瓷參展情況來看,我感覺這一次陶博會的情況比上一次的好。雖然這一屆來參展的人不多,大客戶也比較少,但來的都是有需求的、精準意向的客戶,我們太陽陶瓷收獲也不錯。此外,還有部分客戶因為市場環境變遷而感到迷茫,到佛山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突破思路的。畢竟,佛山陶瓷在很大的區域內有著陶瓷發展風向標的意義,佛山陶瓷人才聚集,他們對未來市場的判斷、產品方向的走勢、營銷思路的突破都是終端客戶要知道和了解的關鍵點。
【美家網】: 陶博會上我們太陽陶瓷主推什么類型產品,市場反響如何?
【嘉賓】:我們近期主推“7號地板”系列,作為太陽的產品戰略規劃,長期暢銷的品種是我們現階段的重點。“7號地板”源自意大利倫巴底名貴木材“7號原木”。這是一種純原生態的木,經過了3百年的生長周期,木質纖維溫潤細膩,實木質感柔和,腳感好,而且耐酸,抗菌,易保養。在我們已有網絡里賣得非常好。
基于對2012年市場整體的判斷,我們將會對7號地板系列進行第二、三階段的規劃,共計38款,從常規規格到異型規格,從切割到原裝邊,從絲網到軟輥加模具……先將一個品類做強,然后分功能間去吃市場。
太陽陶瓷:相信連鎖的力量
【美家網】:太陽陶瓷下一階段的規劃能給大家透露嗎?
【嘉賓】:太陽企業創建于1994年,是中國最大的建筑陶瓷產品供應商之一,是年產陶瓷3300萬㎡,年產值超10億,并集仿古磚研發、生產、營銷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五大分公司、六個生產研發基地,因此被行業人士稱為“太陽系”。
有關2012年及今后的規劃,我們第一階段重點放在塑造太陽陶瓷——全球仿古磚連鎖品牌,走連鎖路線。一方面,我們相信市場操作的重點終歸會在終端市場落地,目前大部分廠家尚未具備此意識和實力;其次,我們始終相信連鎖的力量,把自己定位在全球連鎖仿古磚品牌。利用連鎖的力量,快速、低成本地復制,讓經銷商加盟到我們行列中來,我們目標是明年一年實現增加38—50個仿古磚連鎖店。
為此,我們將成立太陽商學院,專業負責連鎖經營、店長培訓等項目,往標準化、簡單化、易復制化的路上走。
第二階段,我們將結合6個生產基地的實際情況,調整產品結構,疏通設計師渠道,由廠家和商家共同投入,從上而下梳理和積累渠道資源,盤活區域市場并塑造出新一層次的樣板市場。
行業:最缺的是人才
【美家網】: 現在行業人才缺失非常嚴重,對于這樣一種“人才荒”的現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嘉賓】:人才荒一直是企業關注的問題。過去幾年,業務人員是陶瓷行業里最缺的人才。傳統的企業認為只要把業務做上去就可以了。但是隨著陶瓷行業的發展,供求關系的變化,營銷重點的轉移,相關職能部門人才地位越加突顯和重要,負責規劃的部門負責規劃、負責策劃的部門負責策劃、負責推廣執行的部門負責執行、負責后勤保障的部門負責保障……系統作戰在今天的陶企尤為重要。
人才荒的問題根源是缺乏相對應的人才培訓機構,全國就一個景德鎮學院,其次,中小企業自身無法承擔培訓人才的功能,加上各產區對人才需求的分流,直接導致了佛山陶瓷人才出現中空現象。此外,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升級,舊系統培養出來的人才已出現難以滿足企業現階段需要的趨勢。
對于太陽陶瓷,我們在今年年初就發起一個人才計劃,從高校直接引進一批88后進行培養,為企業未來的發展供血。根據這個人才計劃,我們每年都會從各大高校中吸收優秀畢業生,培訓后上崗。甚至還引進第三方培訓機構,有針對性地去培養人才。因此,我們的團隊保持年輕而富有激情的狀態。
“寒冬”讓企業重新洗牌
【美家網】: 有人說,這幾年將會是陶瓷行業發展的一個“寒冬期”,對于這個說法您怎么看?您覺得這樣的“寒冬”要多久才會好起來?
【嘉賓】:“寒冬”一詞在陶瓷行業經常出現,我個人認為職業經理人更應關注市場環境變化后企業可能采取的生存及發展策略,抱怨和認為“不好做”等貌似理所當然的理由沒有任何意義。相反:寒冬讓市場有機會去檢驗不同的企業和產品,會促進企業自身的完善。并且我個人認為市場總量未減少,剛性需求被壓制,明年市場行情將保持一種低熱狀態,剛性需求會一步一步出現小反彈,盡管沒有大爆發的機會,仍然會舒緩市場和企業的壓力。
不管好轉還是停濟不前,相信有實力保證的企業都會苦練內功,把著力點瞄準終端市場,促進整個行業過度到真正的市場營銷時代,我對陶瓷市場的整體發展還是很有信心。
【美家網】:再次感謝楊總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
記者手記:當記者遇上了學者
聽說他,是一位和藹可親、沒有架子的總經理;聽說他,是一位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行業人;聽說他,為人低調,卻深藏不露……對此,我很想認識他。
也許是還不夠專業,所以當我面對著這位傳說中的楊總時,緊張了,我不知道應該怎樣跟他搭話。幸好,他確如同事所說的,和藹可親,談笑中傳遞著一股學者的風范。
楊總的年紀不大,但談話間透露的都是些深刻、獨到的思想,幾次顛覆了我傳統思想中的觀念。首先他關于業務地位下降而各職能部門人才地位凸顯的觀點,顛覆了我認為業務永遠是最重要的想法。因為在坐車的路上,看著車窗外各式各樣的陶瓷展廳一間一間地從我眼前走來,又一間一間地從我身后消失。忽然很感慨:如今企業林立,想要良性發展下去,談何容易?市場不景氣,而生產并不停歇,企業靠的不就是業務嗎?可是楊總清楚地告訴我,不是,各部門間的人才相互合作和交流,清晰分工和系統作戰才是新一輪企業經營的需求,才能讓企業良性地發展下去。
對于這樣面對面的采訪,我接觸的不多,也明白企業為了打響品牌,有時候不免夸大自己。可是在與楊總的談話中,我真的感到,自己學到的不僅是陶瓷上的知識,更多的是看待問題辯證眼光和做人的學問。所以當我遇到楊總這樣一個有思想有見度的人,感覺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