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畝的薄板生產基地,以每年上2條生產線的速度,5年將上齊計劃中的10條生產線,而每條生產線計劃投入5000——7000萬……8月份,這艘專業生產薄板的“巨輪”即將起航,同時也是金海達企業打造出口業務和國內銷售平衡型的企業的開始。
過去,金海達偏重于傳統陶瓷產品的出口貿易,精力多投放在國外市場,是佛山最有名的出口貿易企業之一。如今,金海達將以全新的面貌在國內市場重新尋找立足之地,其將要借助在湖北咸寧的薄板生產基地,使產品方向、公司的結構調整向薄板生產轉型,打造成為出口業務和國內銷售平衡型的企業。
金海達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紅英介紹,公司的薄板將以仿古磚為參照物,因為目前的薄板就是把傳統的仿古磚做薄,同時仿古磚的裝飾性、應用靈活性、廣泛性最強,加上時下先進的噴墨技術,無論是仿墻紙、木紋,還是石材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廣闊的薄板前景是原動力
比對國外市場,金海英認為國內會前景不錯
金海達之所以對薄板如此“器重”,甚至開辟薄板專業生產基地,金紅英是這樣看待的:無論從國家政策,還是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說,薄板都是建材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國家政策角度來說,去年年底,我國現有的陶瓷企業共1157家,耗掉的原材料、煤炭分別為4000萬噸和5000萬噸,這么巨大的能耗和物料,并不符合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產業政策調控,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低碳經濟的真正落實,所以必定要從節能減排這一塊做文章;另外,從行業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陶瓷行業3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最初釉面磚發展到今天微晶石、薄板,行業一直在不斷創新,而薄板就是一種創新的產品,它既具備瓷磚的裝飾性,也運用了當今最流行的噴墨技術,同時也實現了低碳、節能、綠色環保。所以將來陶瓷企業的升級發展方向,都會走這條路的。”
國家的陶瓷政策導向,
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建筑衛生陶瓷的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就是“瘦身”和“節水”。“節水”指的是衛生潔具的節水用量問題;“瘦身”指的是所有的建筑陶瓷墻地磚的薄型化問題。
金紅英認為,對于建筑陶瓷的減薄,人們消費觀念的接受程度、企業自身的更新換代、國家政策性的引導、行業標準能否有效實施,中國這么大的一個消費市場,這是需要時間推廣的。“當年制定國家標準一樣,99年制定國標后,2000年開始強制執行,而現在薄板的標準并不是說今年出臺,就要馬上強制執行,而是需要一個過程,或許在3-5年內。我認為,這個標準將會從建議性標準變成強制性標準,屆時,所有企業都必須按照標準操作,那企業就不得不轉型了。”
薄板標準完善需要過程
眾所周知,薄板的標準在目前為止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但金紅英并不認為這方面成為制約薄板發展的絆腳石。
她表示:陶瓷行業從無標準到有標準,再按標準強制執行,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節能降耗、創新等觀念意識較強的企業已經走在前面了,而這些企業一般都是龍頭企業、品牌企業,像TOTO,諾貝爾,RAK, 亞細亞等外資、臺商企業。而蒙娜妮莎、新中源、樓蘭等十多家的國內企業,也都正往這個方向邁步了。
至于薄板的標準,金紅英介紹,在意大利1m×3m以上的面積,厚度為3mm-4mm的才叫薄板,而目前我們行業里生產出的“薄板”只能叫薄型磚。那么對于我國市場而言,到底哪個規格才合適?金紅英認為,這不是由某個企業、某一個人來決定,而是由市場、消費者來定。目前,國內那么多生產薄板的企業,大部分做的是600×1200mm的規格。事實上,國內部分企業一開始做的薄板是600×900mm,但沒過多久發現這個規格在施工的難易度和傳統建材的應用上并不是最合適、最易搭配、容易讓消費者接受的規格,所以后來都改成600×1200mm。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多數薄板生產企業多為600X1200mm.
所以,任何標準都是從推薦試運行到強制執行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薄板標準也是一樣,最終的完善和強制性執行只是時間的問題!
鋪貼只是一個暫時的瓶頸
業內普遍認為,影響薄板進一步推廣應用的一個瓶頸是鋪貼問題,金紅英則認為:鋪貼技術只是一個暫時的瓶頸。
金紅英告訴記者,國外使用粘結劑、填縫劑的歷史已經比較悠久了,而國內對薄板鋪貼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瓷磚的水泥砂漿的點貼法上,不要說是消費者,即使是行業內及經銷商等各個渠道的人士也是認知度不夠的,從制造者到銷售者再到使用者都需要有認知和接受的過程,這就需要薄板企業做好配套, 推廣、宣傳工作,對各自渠道、各終端的人員開展專業培訓,進行鋪貼相關知識的傳播,漸漸地大家就都可以接受了。
為此,金海達成立專門的技術指導團隊,為鋪貼工人進行培訓,內容包括相關的配套材料和工具以及鋪貼、加工、切割、鉆孔等一整套的完整施工程序。“我們在國內做的幾個外墻薄板工程,有的采用干掛,有的采用濕貼,經過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工人鋪貼薄板,只用了一天,那些鋪貼工人就都懂了,而且還表現得很專業,鋪貼的效果也很好。這就說明,只要把鋪貼技術通過有效的傳授與傳播,傳播得多了,大家的認知度就會慢慢提高,鋪貼的問題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的。”
聚焦現場:對話金紅英
關于競爭:競爭是必然,無需恐慌
日前,關于某衛浴集團計劃投資10億投建12條陶瓷薄板生產線的新聞頻見于報端,這是否意味著薄板的競爭開始日益激烈,您是怎么看待的?
金紅英: “事實上,建筑衛生陶瓷是不分家的,一個家庭裝修既要瓷磚也要衛浴,目前既做建筑陶瓷也做衛生陶瓷的企業也不少。衛浴企業做薄板,也證明這家企業是看好薄板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從企業本身來說,同時做建筑衛生陶瓷,也豐富了自身的產品配套,增強了自身競爭力。”
在金紅英看來,任何行業都存在競爭,只要看這種競爭是否良性,整個行業是否往健康的方向走。“將來行業的發展必定是一個洗牌、優勝劣汰的過程,那么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強、市場定位準確等各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最終肯定會通過兼并、收購、淘汰等途徑,成為大的企業集團,來掌理這個行業。這是必然的結果,所以這種競爭是必須存在的。只要它是良性的”
關于價格:趨向于物美價廉是發展趨勢
筆者:目前很多企業都在生產薄板,您認為在未來,薄板的價格是否會下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價格戰是否會出現?
金紅英:隨著競爭加劇,產業的不斷豐富,薄板價格是會降下來的。就像當下比較火熱的微晶石,目前全國差不多有100多條生產線,而起步較早的博德,花了幾年的時間去研發和創新,研制出品質、花色都較好的第一代微晶石產品,為行業的技術革新付出了多方面的成本,早期賣高些價格是應該的, 合理的。但隨著技術更新、競爭加劇、市場接受度增強、銷量渠道的拓寬,如今微晶石價格降下來了,因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研發成本和推廣成本了。
再如我們每天用的手機,十幾年前的大哥大賣到一兩萬,而現在的手機,四五千就已經非常高檔了。所以手機也好,家電也好,建筑材料也好,隨著社會發展、技術更新、競爭加劇,行業發展,價格一定會降下來,但同時也促進整體行業競爭水平的提高。
關于生產者:考慮的是國家、消費者和企業利益的統一
筆者:請問您認為作為薄板的生產企業,對于薄板市場應當做怎樣的貢獻和提升?
金紅英:薄板與傳統陶瓷相比,從生產上節材、節電、節水,節能;從質量上各項性能指標不亞于傳統陶瓷和相關的建筑材料;從重量上輕于傳統的瓷磚和類似的材料, 大大節省物流成本,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有效減少建筑物自身負載,節省空間,針對高層建筑工程,效果更明顯,且能減少其安裝的配件及人工成本;從裝飾效果看,薄板藝術性更強,顏色豐富穩定,磚面效果多樣,易于滿足個性化需求……
雖然薄板集多個優點于一身,然而由于大部分人對薄板的認知度不高,加上各個層面人士的關注點不一樣:國家從宏觀角度考慮,更多關注低碳、節能、環保、產業調整;企業則關注公司利益最大化;消費者只要實惠、便宜,把房子裝修成心中所想就可以了。因此,作為生產者,需要做的就是把三方的訴求盡可能貼近、統一。
關于應用領域:大規格的板材使用領域必然日趨廣泛
筆者:在我們之前舉辦的薄板技術沙龍上,金董事長向我們介紹國外薄板的應用已向家居領域蔓延,這是否說明未來的薄板市場會更進一步的擴大?
金紅英:首先要區分薄板、薄磚兩個概念。規格較小的為薄磚,它只能取代傳統厚磚,而在國外,1m*3m或更大規格厚度只有3mm的薄板用于家居的飾面板、櫥柜、辦公家具等,薄板并不完全定位在瓷磚,而是可以完全取代多種建筑材料,轉移了使用領域,所以薄板應用的廣泛性是不可否定的。
未來預測:3—5年會達到鼎盛
筆者:根據目前薄板的市場現狀,您可否推測出薄板未來的市場狀況?您預測薄板什么時候會迎來其鼎盛時期?
金紅英:微晶石最早是在06、07年的時候出來的,這兩年達到了一個鼎盛期,薄板也應該差不多,我想大概需要3-5年的時間吧。陶瓷行業接受新事物的敏感度是蠻高的,甚至會越來越快。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概2010年從我開始籌劃薄板生產基地,那時候我做過市場調查,當時全國只有2-3家生產薄板的企業,而現在已經達到20多家了。
(J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