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玉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今后肯定還有一批企業會被市場淘汰。”接連有本土陶企出現問題,有業內人士預言稱,佛山陶企的大洗牌已經開始,在下半年到明年底,還將有一批企業熬不過這場“寒冬”。記者觀察發現,當前業界已經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陶瓷企業過冬不能再“坐以待斃”。業內人士建議,陶企應在完善內部管理和拓展外部渠道兩方面上下工夫。
7月14日,佛山陶企寶麗瑞嘉位于中國陶瓷總部基地的展廳宣布關門,6天后,另一家佛山陶企金莎玉因為拖欠員工工資,其總部大樓被有關部門查封。
記者了解到,金莎玉“猝死”的背后,與冷清的大環境下矛盾的集中爆發密切相關。而寶麗瑞嘉、金莎玉的問題中,同樣都有“內斗”因素存在。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內部管理上的欠缺,在佛山的新品牌陶企中相當具有代表性,這兩家企業所出現的問題,或許也是未來壓垮更多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記者走訪:
展廳被封 金莎玉“猝死”
前日記者來到位于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的佛山金莎玉瓷業營銷中心。在總部基地的A區,以黑色為基調的金莎玉營銷中心也是金莎玉的總部大樓,與一些大型展廳相比并不顯眼。在正常的營業時間,金莎玉營銷中心大門緊閉,被一根鐵鏈鎖住。門上還張貼著一張封條,落款顯示該封條是物業管理公司于本月20日貼上的。而大門的左邊,則張貼著由南莊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勞動保障監察告知書》以及金莎玉部分員工的工資表及花名冊。
這份告知書揭示了金莎玉發生變故的原因。7月19日,南莊人社局接到金莎玉員工的投訴,反映其拖欠員工工資,而在立案調查中,金莎玉方面卻一直未提供有效的工資表,因此便從員工處了解匯總制作了一張工資表明細。
記者注意到,該工資表中僅有約20名員工,包括設計師、銷售等崗位。“這些都是金莎玉在這個展廳的工作人員,金莎玉另有工廠在樵樂路那邊,也有很多工人。”在距離金莎玉展廳不遠處的另一個展廳,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此前金莎玉展廳一切正常,直到本月20日金莎玉的展廳被有關部門貼上封條后,人們才知道金莎玉已經“出事”了。
猝死背后
年銷售額曾達2000萬 停發工資引爆事件
記者從多方了解得知,金莎玉在佛山成立僅兩三年時間,一直以來發展都較為順利,去年將總部遷入陶瓷總部基地,而生產工廠也在南莊,整個企業年銷售額約在2000萬元左右,在佛山陶企中屬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型企業。究竟是何種原因,使得原本順風順水的金莎玉突然成為了拖欠工資的困難戶呢?
記者聯系上多名金莎玉的員工均證實,老板目前已“走佬”,公司一名管理層人員對記者稱,已十多天聯系不上老板,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出面解決問題。一名銷售人員稱,“從今年3月份開始,展廳就停發工資了。一直到7月去舉報,期間連續4個多月沒有發薪水,而工廠的情況也是一樣。”他表示,此前公司已經有過拖欠工資的先例,所以直到一位已離廠的老員工試圖拿回欠薪不成,向勞動部門投訴后,老板已“走佬”之事才東窗事發。“工廠在20日也被封了,據我了解目前金莎玉的總共欠薪額度大概在80萬元左右。”還有一種說法為,金莎玉老板還有銀行欠債,多方壓力才導致其走佬,不過該說法并沒有得到證實。
不過,一名權威業內人士透露,金莎玉倒閉的導火索在于內部管理不善。據透露,上半年金莎玉工廠負責人曾通過非正常手段,將產品投放市文章來自于華夏陶瓷網場廉價變賣,導致正常渠道的經銷商損失慘重,此事影響頗大,而后引起的一系列矛盾集中爆發。
行業映射
寶麗瑞嘉、金莎玉都被爆內部管理有問題
實際上,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金莎玉”之死并非個案,屬于泛家居行業的建陶業在全國范圍內都頻頻出現企業關門、老板走佬等現象的映射。記者在陶瓷總部基地現場走訪時發現,在金莎玉展廳對面,另一家佛山陶企寶麗瑞嘉的展廳于7月14日宣布關門,業界傳言它已經瀕臨倒閉。此外,在今年3月份還有一家陶企也從陶瓷總部基地中撤走。據透露,今后還將有部分企業總部撤出總部基地。
一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它們身上的問題在新品牌中其實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除了大環境經濟形勢不好外,與企業本身管理混亂有很大關系,“大多數新品牌都是采取合伙股份制,以金莎玉為例,老板多是做營銷出身,對于工廠管理不在行,因此會引入專門的股東來管理工廠。如此一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問題,可能成為壓死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表示,在絕大多數新品牌中,對于合伙股份制的風險把控都十分不到位。
同樣,寶麗瑞嘉在去年末今年初爆出股東糾紛事件,執掌企業運營的一線職業經理人與公司股東間的矛盾公開化,也是一個突出案例。
“寒冬”之中,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人打起十二萬分的警惕。這個7月,寶麗瑞嘉、金莎玉兩家陶企先后出現問題,也讓不少業界人士開始擔憂,泛家居行業的“關停潮””會不會也要蔓延到佛山。
記者觀察發現,當前業界已經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陶瓷企業過冬不能再“坐以待斃”。一名陶企老板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市場好的時候,坐在展廳里都主動有人來買,現在這個行情,一定要想辦法拓展渠道,拓展新市場新客戶,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離企業倒閉也就不遠了,F在,我們正在原來沒有做的三、四線城市找代理商,希望能開拓低端市場。”中國陶瓷城傳媒部經理張成偉也建議,陶瓷企業要想安然過冬,可以在完善內部管理和拓展外部渠道兩方面上下手。
飛鴻話齋
陶業已開始大洗牌?
業內預計洗牌將延至明年年底
“陶瓷行業已經開始大洗牌了,預計從今年下半年會一直延續到明年年底。”張成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渠道已經比較完善的大型企業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一些本身管理就不完善的新品牌、小企業可能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張成偉表示,正是因為內部管理不到位,很多在市場紅火時被掩蓋的矛盾會在目前冷清的市場行情下集中爆發出來,無論是資金鏈,還是銷售渠道,以及內斗問題,各種壓垮企業的原因都會受到大環境的激發。在他看來,在出口形勢不佳,國內又受到房地產調控持續影響的前提下,目前部分企業的銷量已經下降了六七成之多,“金莎玉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今后肯定還有一批企業會被市場淘汰。”對于此種觀點,佛山某大型陶企高層也持贊同意見。
有業內人士認為,金莎玉的內部管理和不良債務兩大問題,在佛山很多陶瓷企業上都有體現,一旦遇上合適的“導火索”,出現陶企倒閉潮并非是杞人憂天。
實際上,盡管品牌陶企的“倒閉潮”尚未出現,佛山低端私拋廠的大量倒閉卻早已經在去年就開始出現。據介紹,私拋廠是指僅有一兩條生產線,為陶瓷加工某一個環節代工的私人小廠家。有行內人士稱,一塊成本約7.5元的拋光磚,在市場上的售價最低僅為8元,如此低的利潤很難讓這些廠家再支撐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