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網北京4月25日訊 記者萬靜 今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聯合出臺“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各主要陶瓷產銷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積極開展信息共享、案件會商、執法聯動等工作。各地專利、商標、版權等行政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針對陶瓷領域侵權假冒行為的聯合執法磋商機制,強化日常執法巡查和專項整治,加大對跨地區侵權、群體侵權、反復侵權及重案要案的打擊力度,對典型案例進行媒體曝光。
近年來,我國陶瓷產業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生產總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年產值超過7000億元,行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集群化快速發展。同時,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多發,嚴重影響產業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陶瓷產業生產流通和市場秩序予以進一步規范。
為此四部委要求開展陶瓷領域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市場試點工作,建立統計通報、表彰激勵等工作制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通過行政建議、規勸等多種形式規范知識產權標識的標注方式。推動實施陶瓷市場知識產權商品公示制度。引導建立陶瓷市場商戶知識產權誠信檔案,開展懲戒獎勵工作,推動將商戶知識產權誠信狀況與攤位租賃等措施掛鉤。鼓勵設立群眾監督崗,組建維權志愿者隊伍,形成群防群治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