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場建材的聯盟會,你去不?”“您好,這個周末有十大建材品牌參與聯盟,聯盟師非常厲害,你要不要來看看,半天時間可以省下半年工資哦!”,既“團購”之后“聯盟”這個詞突然在地板等家居建材市場隆重登場!
建材聯盟會地板市場再次“輪回”
建材“家居聯盟”一詞對于地板企業來說并不陌生,曾幾何時,“聯盟”這把“刀”在全國各地的家居建材行業縱橫捭闔,無人可擋,幾乎每個月都有“聯盟會”,規模從百人、千人直到萬人;“聯盟”的場所也從店里,到酒店,再到大型的體育場館。最高峰的時候,臺上一人呼,臺下萬人應,那場面絕對震撼。
之前收獲到了不錯的效果,使得越來越多的地板企業加入到聯盟的行列中,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但是火熱開場冷淡結束的聯盟也比比皆是。目前品牌聯盟有兩種形式存在,一種為同業聯盟,另一種為異業聯盟。品牌聯盟的成功相信是與聯盟成員之間的選擇和配合分不開的。但是,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以及經濟環境下,品牌聯盟是否還具有發展潛力,是否還能是企業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卻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企業思考的問題。
“聯盟”之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仿佛一夜之間,就從市場銷聲匿跡了。就像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樣,“聯盟”之于地板等家居建材,基于一種利益的結合,注定不會長久。當“聯盟會”風流云散之際,還有幾個人記得當初牽手時的“甜蜜”。
有時候被叫做強強聯合,也有時候被稱為“抱團取暖”,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抱團取暖”的目的似乎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在市場上出現的聯盟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很明顯的是異業聯盟多于同業聯盟,那么企業在選擇聯盟和堅決不聯盟的時候都考慮了哪些問題呢?
流行趨勢是講“輪回”的,前幾年不再流行的東西,可能過幾年又回來了,成為新的流行。那么,“家居聯盟”到底是否符合地板市場發展規律呢?它的出現,得益了誰,又方便了誰?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企業利益分化引發“囚徒困境”
何種形式的聯盟,特別是商業形式的,跨行業、跨企業的聯盟,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囚徒困境”。簡單地說,就是個體的利益最大化的企圖會導致整體利益的次優化選擇。包括地板企業每個參加家居聯盟的品牌心里都清楚,都是為能通過聯合促銷,來拉動自己品牌終端的銷量,至于整體聯盟的銷量永遠不是大家最關心的。所以,每家品牌都想少投入,多回報。聯盟內部的溝通成本、協調成本就會非常高,各種矛盾就會層出不窮。
爭取更多的潛在客戶,這無疑是“家居聯盟”存在的基礎。不過,一位曾經參與“聯盟作戰”的地板經銷商認為,盡管聯盟的大目標相同,但是具體到各個品牌來說,細微的目標還是有所區別的,這必然對聯盟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