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河北頻道于2013年5月下旬連續發表三篇報道,對井陘縣在危房改造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追蹤調查。
面對媒體監督和人民群眾的強烈呼喚,井陘縣有關部門不是認真查找問題,積極整改,而是千方百計編造謊言,掩蓋真相,逃避責任。
在井陘縣住建局反饋給人民網河北頻道的調查報告(下稱“報告”)中稱:井陘縣縣委、縣政府對人民網河北頻道進行的連續報道高度重視,迅即組織有關鄉鎮和危改成員單位召開專門會議,派專人組成調查組深入調查、了解情況、查找問題。省建設廳、省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石家莊市建設局也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了實地調查。
就是這個所謂的被井陘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的調查“報告”,竟把死人說成活人,移花接木、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和逃避媒體監督,不惜突破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弄虛作假,達到了無恥無畏、無以復加的地步。
偷梁換柱、移花接木
“報告”這樣寫道:“針對網絡反映‘無房戶賈拉英新建的20平米房屋是子虛烏有的工程’,調查組來到板橋村后山見到了村委為賈拉英新建的房屋,是一處新建的小院,因板橋村是5戶無房戶,所以是一體修建的小院,共5間房,房外還新建了兩個廚房。”
如果這些無依無靠的老人能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安度晚年,該是多么幸福啊!
遺憾的是,這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6月1日,記者再到村中調查,發現5戶無房戶(蔡晚成、蔡尖頭、賈拉英、朱喜柱、于銀科)的情況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蔡晚成前年就死了,蔡尖頭是去年死的。”板橋村民說,說給死人翻蓋了新房,這不僅胡說八道,也沒有一點人性啦!
剩下的3人,也沒有一人享受到危房改造的福利。67歲的賈拉英住的破屋,沒門無窗,原是生產隊打麥場廢棄的場房,沒有任何改造過的痕跡。(如圖11、12、13)
朱喜柱說:“我是沒房子,但我住的是二虎家的房子,二虎在陽泉打工,空下這個房子讓我住,順便給他看門。”
73歲的于銀科無兒無女,房子塌了兩三年,沒有能力自修,暫時住在哥哥家里,也給危房改造無關。
那么,“報告”中為5戶無房老人提供的房子在哪里呢?
記者步行十來里山路,在板橋村后山找到了“報告”中所說的“新建的小院”。小院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地處荒山野嶺,也是通向后山的唯一出入口。這里一不通水,二不通電,院里高低不平、雜草叢生,屋內空空蕩蕩,顯然還沒人入住。
更讓人吃驚、可笑可恨的是,這樣一個半拉子工程,也不是為無房戶修建的,而是村主任賈德明家的“私產”!在山口外耕作的村民說:“后山全被賈德明承包了,他準備種核桃、搞旅游,就建了這5間房子把住了山口,是要雇人住在里面看山呢。”
“報告”中關于該村幾位樊氏村民的危房改造情況,同樣是一個可笑的謊言。“報告”說“樊錄英、樊來英兩人房屋在一起,樊會庭的房屋也在距離不遠處,這些房屋也都是重新打頂(當地方言,指在屋頂澆筑水泥――記者注),門窗更換一新。”
記者在重新調查時發現,樊來英和樊會庭是父子,住一個院,樊錄英、樊來英各自獨門獨院生活。“報告”連這都弄混了。
樊來英的妻子說:“我們家從山里搬出來21年了,村里沒有給現在住的房子打過頂。后山我家的老房子漏了,大隊給打了頂,距這里八、九里地遠。”
記者來到后山深處,找到了樊來英的老宅。
樊來英、樊錄英、樊會庭家的三處老宅,就是井陘縣“報告”中提到的樊氏幾家的危房改造項目。記者看到,目前,這3座老房子除了房頂上新澆筑了一層水泥,裝了門框、窗戶框,但還沒安裝門窗,屋內空空的,滿地建筑垃圾,一些腳手架還沒有撤掉(如圖5、6、7、8、9、10)。
這些打著“危房改造”幌子的房子同樣不屬于樊姓人家。知情人透露:“樊家搬走后,再沒有回來過,后來把這些房屋賣給了村主任賈德明。這些房屋不久前才開始施工,說是要搞開發,讓城里人來避暑,六七天前還見運進來一批水泥、磚頭,因山里缺水,連施工用水都是從外邊運進來的。”
又是一個移花接木!又是一個偷梁換柱!在井陘縣煞費苦心造假的“報告”內外,到底有多少這樣移花接木、偷梁換柱的危房改造項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