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條胡同都潛伏著建筑隊 老北京胡同已成違建重災區
26日,市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公告,曝光了5戶違建業主的名單。昨天下午,記者走訪其中的一處違建所在地——東四七條106號,發現胡同里的違建比比皆是。在東單七條、八條內的很多房屋都經過了翻建,有些是彩鋼板結構的二層,有些則是青磚綠瓦的二、三層,在東單八條的東口,一處房屋翻建甚至超過三層,翻建后的房屋大多進行了出租,其中一部分還租給了商戶。
周一下午,裝修師傅老楊(化名)悠然地坐在東四八條的門臉房里,同路過門口的左鄰右舍打著招呼。這些鄰居中,有不少都曾是他的客戶,找他替加蓋的屋子做過裝修。“如今,住在胡同里的人家,只要條件允許,多數都會自己起點什么。”
一年能接三四十單加蓋業務
最近幾天,老楊剛接了一筆生意,替東四六條的一戶人家做裝修,正張羅著去郊區買材料。
“業主在房子后面加蓋了一個小間,想重新做防水。”這樣的活兒,對他來說易如反掌,在墻里加一個保溫層,刮兩遍膩子,再刷兩遍漆,就算大功告成了。“胡同里的房子,多是蓋個小間,能有多難!”
老楊進入東四八條胡同,是在2006年,從工地上出來單干,為了找間便宜的門臉房,看中了東城區的這條老胡同。“酒香不怕巷子深,大街上的店鋪租金太高。”干了兩年多后,突然有一天,胡同里的住戶開始漸次地蓋“房子”,今天起個陽光房,明天蓋個閣樓,后天弄個衛生間……租在胡同的老楊,也“近水樓臺先得月”,做起了胡同建筑裝修的活兒,慢慢竟成為這方面的專業戶。
“具體哪一天,我也說不準,反正就是2008年之后,胡同里加蓋房子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之前,一年也沒幾個這樣的裝修活兒。”老楊告訴記者,如今,光是替住在胡同的住戶加蓋裝修,他一年就能接三四十單。
能加蓋誰不蓋?
從胡同口往里遠眺,東四八條還保留著老北京胡同的樣貌,磚墻灰瓦,古樸的四合院,以及夕陽下坐在家門口納涼的老人。可往里走,種種現代的痕跡便會闖入眼簾,不協調得讓人覺得突兀。
在東四八條75號院,記者看到,迎院門的一間房,就是私自搭建的小廚房;緊挨著的一戶人家,臥室外加蓋了一個陽臺,嶄新的鋁合板和門口的老墻磚,仿佛將兩個時代交纏在了一起。而東四八條56-2號,則被改造成了兩層的酒吧,老板是個外國人,創意地將門口的墻磚,做成了有凸有凹的鑲嵌式樣。而諸如二層“長”出來的小閣樓、門外“伸”出來的陽臺,也是隨處可見。
“如今,住在胡同里的人家,只要條件允許,多數都會自己起點什么。”老楊告訴記者,胡同里的住戶,加蓋屋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住的地方不夠想改善條件,擴建后拿來出租或者出售。在東四八條,一間加蓋的10平方米閣樓,每月租金至少也要1500元。而若是加蓋一層再對外整租,租金收益更為可觀。“房價這么貴,能蓋誰不蓋呢?”
胡同裝修有講究
對于在老四合院內加蓋房子的成本,老楊告訴記者,如果只是簡單地刮膩子、刷墻漆、鋪地磚、裝吊頂,不包工包料,一間六七平方米的陽光房,整體下來的成本大約10000元。但若連地磚都省去,只是四白落地,那每平方米的成本也就在1000元上下。
“和高層商品房的裝修不一樣,胡同里新建的裝修別有講究。”老楊大致介紹,首先得看房屋條件,往外延伸的空間有多大,或者能不能在一層上再加一層。有的胡同窄,房子只能往上蓋。其次,得看胡同的寬窄,太窄的胡同,車進不去,材料就得靠板車運,耗費人工,裝修成本自然高點兒。最后,還得看屋子里住不住人。要是屋子里還得住人,那就得幾個房間來回倒騰,也是費人工的一件事。
每條胡同都有建筑隊
在東四八條胡同,租著門臉房的建筑裝修隊還有3家。和老楊一樣,這三家也都是以胡同住戶為優先服務對象,門臉房上的裝修內容,首先就是老房翻蓋和裝修。而且,據老楊說,有的裝修隊的活兒接的很大,生意很好,老板都買了房和車。
“雖然大家伙也接其他生意,滿北京的跑,但胡同的活兒,估計都能占到業務量的一半。畢竟,和常年駐扎在商品房小區的裝修隊比,我們的駐扎優勢就在胡同。”老楊笑著說,每條胡同里至少都有一支建筑裝修隊,這話應該不夸張。
帶著老楊的話,記者又走了一遍東四七條胡同。胡同里,有7家門臉房外都掛著建筑裝修的招牌。推著手推車的兩名裝修工人,拉著材料在胡同里埋頭走著。胡同西口,一間兩層的平房,正以餐飲店的名義對外營業。( 趙瑩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