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稱,不論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單一品牌促銷形式正被以異業聯盟形式的促銷所取代。這使有限的客戶資源正被異業聯盟不斷成批量地攔截,留給單一品牌的客戶資源越來越少。
不少人都知道,單一品牌促銷由于廣告投入有限,活動影響力不夠,促銷人氣不足,與異業聯盟集中造勢相比,很難得到理想效果。因此加強品牌聯盟深度合作,將極大地增強活動宣傳效果,降低活動成本與風險,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沒有實力加入聯盟的小品牌在今后將很難立足,很有可能最終會被市場淘汰。有業內人士認為,做得越好的會越強,做得不好的會越弱,不斷涌現的異業聯盟,有可能會形成以各大品牌聯盟為主導的“集團化”競爭格局。
此外,有人提出,較為弱小的品牌因實力原因,難以進入異業聯盟的“圈子”, 長此以往,經銷商必定對企業提出訴求,促使企業在品牌建設、渠道建設等方面提升品牌實力,以應對市場競爭。
對于異業聯盟的發展方向,梁隆烽認為:“品牌聯盟的實質不會改變,為了避免同質化,它的活動模式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現在很多形式是砍價會、團購會,我覺得以后活動為了能吸引住消費者,模式會更加豐富多樣。”
異業聯盟在發展的過程中亦會遇到不少困擾,難免出現分分合合的狀況。何長根提出,如何保持聯盟合作與品牌獨立的統一性,是聯盟品牌首要面臨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異業聯盟就很難維持下去”。
梁隆烽就此認為,隨著異業聯盟的發展,各個品牌在執行力、營銷理念等深層次方面容易產生矛盾,很多品牌因處理不好而退出聯盟。
“異業聯盟要完善自身的機制,事先制定利益分配方案,并由專人負責和監督。”梁隆烽對異業聯盟的發展提出建議,幾個品牌的經銷商可以成立一個公司,使用公司化的運營方式,將矛盾在公司內部解決。另外,還可以實行輪值會長制,各個加入聯盟的品牌可以在活動時輪流做會長,避免執行效率地下等問題,更有利于異業聯盟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