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企業在市民住宅進行裝修時,不能用市民家的衛生間,必須自己搭建臨時衛生間;裝修材料的使用,必須確保室內空氣質量達標,即使是市民自己選定的材料,企業也必須選擇妥當,不能有損空氣質量;裝修現場施工人員持證上崗率必須達70%……上海住宅裝飾裝修第一部地方行業規范文本——《住宅裝飾裝修服務規范》今年已開始執行。一些企業執行新規意識淡漠
昨天,上海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召開相關信息發布會,再次向企業重申了規定,同時突擊查看了多個正在進行裝修的住宅,發現有令人滿意的變化,也有需要切實改進之處,有一些企業執行新規的意識仍較淡漠。
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新規,家裝企業不僅提供家居裝飾,而且還要提供咨詢接待、現場勘察、方案設計、合同簽訂、維修服務、抱怨處理等各種服務;延誤工期、維修不及時,對抱怨不處理、造價低開高走、承諾不兌現、服務態度生硬等服務質量問題必須得到糾正。
《住宅裝飾裝修服務規范》標準的出臺,讓原本無法度量的服務有了明確的標準。
剛進裝修房就聞到廁所異味
昨天下午1點20分,記者跟隨巡防組來到古北路上的“古北大成公寓”11號15樓,這里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進入房門,迎面就能見到墻上設置的一塊“工地百寶箱”,里面貼著11名水電工、木工等人的姓名、照片及手機號碼,同時還顯示工程部經理的姓名及聯系電話,居民只要對施工人員不滿意,可以和主管負責人聯系投訴。
盡管整體上的裝修服務有明顯改進,但仍有一些細節不盡如人意。記者進入15號12樓一家正在裝修的房間時,立刻聞到一股異味,原來,這里雖然嚴格執行施工人員不能使用市民家里的衛生間而必須搭建臨時衛生間的規定,但搭建質量不夠完善,較濃重的異味從臨時衛生間里傳到客廳,令人不適,施工負責人表示會馬上進行改進。
規范只能約束行業協會會員
上海裝飾裝修行業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貫徹服務標準的企業只是業內的部分企業,行業內不少企業對規范的執行意識還比較淡薄。原來一些模棱兩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往往沒有落實好,比如一定要請顧客來查看一下裝修細節是否令人滿意等等。
不過,以上“處罰”不是行政處罰,有局限性,僅適用于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不適用于非會員企業和一些“裝修游擊隊”。
據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份推出《服務規范》后,當時的目標是要通過標準的宣傳和貫徹,對家裝市場進行重新洗牌,引導市場消費向服務規范、市民滿意的企業集聚。
為此,行業協會適時推出了一批示范試點企業,試點企業在服務創新、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等方面先行先試,及時交流總結。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示范企業的宣傳示范作用,把貫標企業的面進一步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