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主辦的“兩岸婚姻家庭服務”懇談會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服務大陸配偶的團體負責人以及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共20余人參加。廣西民政廳副廳長李明,廣西臺辦副巡視員唐煦淵出席座談會。
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回顧了2013年工作情況,并重點介紹了中心2014年工作要點。2014年中心將在深化交流、加強研究、開展服務、增強宣傳等方面做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服務工作。一是重點繼續做好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夏令營活動;二是加強兩岸婚姻家庭的研究,為政策的出臺提供參考;三是計劃開通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熱線,建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網站;四是收集兩岸婚姻家庭的圖文視頻資料,做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的宣導,讓更多的人了解兩岸婚姻家庭。
唐煦淵表示,廣西和臺灣地處同一緯度,自然稟賦相似。近年來,桂臺之間交流日益頻繁,合作日益深入,特別是2009年以來,廣西連續5年由自治區主要領導率隊赴臺舉辦大型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及系列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桂臺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唐煦淵說,據廣西民政部門統計,截止目前,在廣西登記的桂臺聯姻近3萬對。早期的桂臺婚姻是典型的老兵婚姻,老夫少妻、臺男桂女、中介認識、結婚人走的“速配”,是上世紀80、90年代桂臺婚姻的特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陸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兩岸交流的深入,桂臺婚姻不斷發展變化。雙方年齡差距逐漸減小;認識途徑逐步多元化,通過親朋好友介紹、社交、商務活動、在企業中共事或者互聯網認識的大幅增多;“結婚人走”的“速配”基本絕跡,從相識相知發展到結婚變為主旋律。
唐煦淵表示,近年來廣西在服務桂臺婚姻家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是開展在臺桂林籍“大陸新娘”回娘家聯誼活動。桂林市從2011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在臺桂林籍“大陸新娘”回娘家聯誼活動。邀請在臺桂林籍“大陸新娘”及家人共200余人回桂林參加活動,與桂林市小學生一起開展了保護母親河漓江活動,清潔漓江,放生魚苗;游覽了桂林山水,領略外婆家的秀美風景;走進桂林市的普通社區,感受家鄉人民生活的發展變化。二是廣西各級領導入島看望桂籍“大陸新娘”。2012年7月24日,廣西政協主席陳際瓦率千人經貿文化代表團赴臺交流,抵臺次日便以“娘家人”身份,在花蓮縣長傅?萁陪同下探望了嫁到花蓮縣的廣西籍“大陸新娘”歐小艷及其剛滿月的兒子,并送上了“外婆”的滿月禮。2011年以來,每年南寧市經貿代表團赴臺都到苗栗縣,看望和慰問從南寧市邕寧區嫁至臺灣,因丈夫生病導致生活困難的“南寧新娘”黃秋麥一家。還有桂林、玉林等市經貿代表團赴臺期間都去看望了本市的女兒。
臺灣服務大陸配偶團體的相關負責人就如何做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以及大陸配偶在臺居留、就業、創業、醫療、家庭糾紛、財產繼承等問題展開了談論。
座談會上,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還就第三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的主題和形式征求了與會人員的意見。
臺灣服務大陸配偶團體負責人到桂林市參訪
2月27日,應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的邀請,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服務大陸配偶的團體負責人一行9人到桂林市參訪。
27日上午,臺灣服務大陸配偶團體負責人與桂林市民政局、臺辦、出入境、公證處等部門以及在桂林工作生活的兩岸婚姻家庭代表舉行了“關懷兩岸婚姻家庭”座談交流會。桂林市民政局副局長鄭天青介紹了桂林市兩岸婚姻家庭情況。他說,桂林是兩岸姻緣的福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桂林與臺灣開始“結緣”,至今桂林已有1萬多兒女與臺灣同胞喜結良緣。為做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工作,桂林市計劃成立服務兩岸婚姻家庭的民間協會。
在桂林工作生活的兩岸婚姻家庭代表分享了自己婚姻生活的感受、遇到的困難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祖籍廣東、出生在桂林、嫁到臺灣高雄的大陸配偶代表??桂林聚百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嘩?表示,大陸姐妹嫁到臺灣前,要先了解臺灣的基本情況,以免出現心理落差,嫁到臺灣后要自強自立,入鄉隨俗,主動融入臺灣社會。
桂林市出入境、公證處等部門就入出境簽注、戶口注銷、臺胞證辦理、涉臺婚姻公證等與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并就相關問題作了解答。
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副秘書長、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副主任范瑜對桂林市促進兩岸婚姻家庭發展所做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并表示兩岸相關團體要密切聯系、團結協作,共同推動兩岸婚姻家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促進兩岸婚姻家庭健康和諧發展。
臺灣服務大陸配偶團體負責人認為,兩岸婚姻家庭是兩岸血脈親情的重要紐帶,希望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及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繼續發揮好橋梁作用,促進兩岸密切合作交流,促進兩岸一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