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和利益固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的改革”。
2014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和利益固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的改革”。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關鍵期,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因此,“兩會”傳出的各種信息,不僅影響著陶瓷業今后的發展走勢,更成為“十二五”期間乃至今后更長時期內陶瓷業發展的導向和指南。
生態文明方面,將會重拳強化污染防治,推進生態保護建設,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報告強調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作為有著“三高一資”產業背景的陶瓷業,在生態文明建設、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創新和投入,將會持續加大力度,而相關標準、法規的出臺,更將倒逼陶瓷業把節能減排等重心工作持續推進、著重落實。
出口貿易方面,將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今年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左右。從戰略高度推動出口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在走出去中提升競爭力。陶瓷業的出口貿易模式,因走量而導致反傾銷頻顧,因無品牌、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差而導致價格低甘為他人作嫁,遭遇“賤賣國土”的詬病,因國內成本持續上漲而導致出口利潤更薄,隱患、危機四伏。陶瓷業必須推進出口貿易轉型,樹品牌、重創新、強化品質、提升營銷,提升在國際產業價值鏈條上的位置,向貿易大國、產業強國邁進。
轉型升級方面,要在穩增長的同時,推動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從主要依靠傳統比較優勢向更多發揮綜合競爭優勢轉換,從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這是陶瓷業需要重點思考和踐行的內容,也是推進升級版、打造強國夢的需要。要針對陶瓷業整體發展尚處在靠增長投資、擴張規模、以生產要素驅動的外延式發展階段,向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加、提升價值、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轉變,著力提質增效升級,確保陶瓷業能行穩致遠,這樣既可破解產能過剩之虞,更助推行業的科學、持續、和諧發展。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方面,將為陶瓷業開啟一片廣闊的市場新天地。報告提出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據悉,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10年40萬億投資,無疑將極大刺激陶瓷產品需求,不僅為綠色陶瓷產品帶來無數的商業假想和市場空間,更為陶瓷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同時,報告還提出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牽頭創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措施。鼓勵科研人員創辦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這些都將春風化雨成為陶瓷業創新驅動的新動力,都將強力助推成為陶瓷瓷磚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引擎。
陶瓷業“中國創造”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大藍圖正在徐徐展開,陶瓷業“中國智造”國際化品牌、世界強國的宏愿景已經漸漸走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