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都在關注一件事:呼吁修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采訪獲悉,行業協會正同國家有關職能部門溝通,希望其依據行業實際狀況,推進標準修訂調整,有效促進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節能減排。
早在2010年10月,我國開始實施GB25464-2010《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有力促進了行業環保工作。但在行業協會及一些企業看來,標準實施3年多來,逐漸暴露出在關鍵指標上嚴重偏離行業實際的問題,亟須修訂。
大氣污染物排放系數受質疑
在建筑衛生陶瓷領域,我國是世界最大生產國、消費國。目前,國內有3000多家建筑衛生陶瓷企業,行業年度產值達5600多億元。
“現行國家標準跟行業實際、國際標準,有一個比較大的差異。”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徐熙武表示,GB25464雖然從適用范圍上涵蓋了建筑衛生陶瓷,但其關于噴霧干燥塔、爐窯基準過量空氣系數的規定,出現了與行業實際不符的問題,造成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在實際環保治理上的標準缺失。
在業內,習慣用煙氣氧含量表示過量空氣系數。“對陶瓷工業煙氣氧含量的規定沒有考慮行業特點。”有業內專家指出,GB25464對陶瓷工業的煙氣氧含量的規定沒有考慮行業特點,直接套用1.7的基準過氧系數進行折算,不利于監測結果的真實性體現。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的煙氣氧含量由生產工藝決定,陶瓷燒成需要過量的氧進行氧化反應,而且輥道窯與隧道窯的開放式生產以及預熱帶的負壓生產特點,也決定了建筑衛生陶瓷的窯爐廢氣中存在較高的氧含量,同樣,噴霧塔也需要配風控制塔內溫度進行烘干,需要過氧。這些工藝需要決定了陶瓷生產煙氣中氧含量均較大,為順利推進行業環保工作,有必要對這一點進行修訂補充。行業內也有企業反映,GB25464中的部分內容(如廢氣排放限值)偏離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實際情況,盡管企業投入巨資進行環保設備改造,效果依舊不理想。
企業稱指標尚無技術支撐
5月19日,多位國務院參事和國家標準委有關領導到蒙娜麗莎集團調研。該集團董事張旗康做工作匯報時指出,GB25464各項指標嚴于德國等發達國家相關標準,目前尚無技術支持,使強制性國標成為一紙空文。
對此,當時在場的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建議,企業應該與陶瓷協會一道提出關于環保標準的修改意見,及時上報國家標準委。而曾任國家建材局副局長的蔣明麟參事則認為,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分行業制定是方向,一些標準參數就是要比發達國家嚴,只有這樣采取市場倒逼機制,才能確保環境有明顯改善。他還透露,目前,水泥行業已執行單獨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按用途分類,陶瓷工業主要分為4類:日用及陳設藝術瓷、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特種陶瓷。而且相互間的生產工藝及技術存在一定差異。有業內專家指出,GB25464的規定統籌考慮整個陶瓷工業,導致出現部分指標與建筑衛生陶瓷行業不相適應的問題。
近幾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企業的環保投入力度逐漸增大,年度投資都在600億元以上。各企業的基礎設施投資中,環保配套建設是一個重點,表現為使用天然氣類潔凈燃料、建設污水處理中心、上馬干濕法除塵脫硫除氟設施等。
“整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水平,應該說是偏上的,和國外技術差距很小。”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樊瑞新表示,目前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裝備水平及生產工藝技術,與國外差距不大,包括污染控制技術。環保技術并不弱,但業內大型企業反應標準指標缺乏技術支持,一定程度從側面反映出GB25464可能存在背離行業發展的問題。
或重新界定廢氣排放限值
GB25464對于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要求過嚴?過量空氣系數真的不夠科學合理嗎?企業技術為何難以保證排放達標?帶著問題,記者試圖采訪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等國標起草單位,但未能聯系上相關起草人。
登陸環保部官網查詢2008年1月GB25464的編制說明可見,在廢氣排放標準方面,對于國外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相關標準,當時并未檢索到。據此,有業內人士認為,GB25464的制定并未充分參考國際標準及行業發展趨勢,易造成與生產實際脫節。
徐熙武表示,關于標準問題,協會已同環境主管等部門聯絡溝通,力爭加快推進國標修訂。同時,在標準修訂過渡期內,協會醞釀出臺大氣污染物排放指導性文件,指導行業減排工作,尤其是廢氣排放治理水平。
指導性文件發布,將充分依據行業工藝要求,結合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治理水平較高的國家情況,統籌制定有關指標。重點是根據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工藝要求,計劃確定符合建筑衛生陶瓷企業生產工藝要求17%氧含量的基準,以此為基礎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類污染物排放限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