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論陶企創新與環保
前段時間,筆者在陶瓷朋友圈微信中見有陶友發出“停窯通知:陶瓷漲價要來了!”并被不少陶瓷行業內媒體朋友多次轉發。其內容提到由于肇慶市政府出臺嚴厲治污措施,要求肇慶市所有環保不達標的陶企限產50%,并進行環保整頓,7月份環保驗收合格后可以重開。
肇慶產區作為擁有50家陶瓷企業、200多條生產線的廣東最大瓷磚生產基地,在此次環保整頓中被限產50%,整改不達標將被關停。先不說其他地區如何,筆者去年在肇慶的四會待過一年,所在的工業園區之前是電鍍工業園,后因環保整治而被規劃為陶瓷顏料生產工業園,如今看來,當初被游說重金投入的陶瓷“香餑餑”,如今也面臨關停走人的窘境。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年前,肇慶市政府就曾組織企業召開過會議,要求企業按照要求升級改造,但當時并未提及“關停”,也沒有出臺相關文件。直至今年4月,肇慶市空氣質量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發出通知,從4月15日起全市陶瓷企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要限產50%。肇慶市白土鎮、祿步鎮、金利鎮、四會市等地陶瓷企業先后接到相關文件,開始著手停窯整改,目前肇慶市環保未達標陶企均已限產,停窯已達半數。
筆者在想,肇慶地區的陶瓷廠基本上都是煤轉氣,先不說煤轉氣的轉化效率如何,以及是否環保。社科院的專家已經說了中國的霧霾天氣與使用煤為主要原料有很大的關系。陶瓷行業從燒重油到燒煤,再到燒天然氣,成本是否增加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反正不管你信不信,筆者每次走廣三高速去往肇慶的路上,一過蘆苞特大橋就見到青山綠水,以及特有的一年四季白霧茫茫。
如果說按照2015年即將執行的國家新環保法的規定以及現階段正在實施的整頓,陶企各方面的成本即將提高,單脫硫、脫硝方面,價格上漲10-20%左右。雖然政府要求陶企在停窯期間進行整改,7月底驗收達標后可恢復生產。但亦有人指出,根據現階段下達的環保標準,在氮氧化合物、粉塵等排放的要求上,整改后能達標的陶企基本為零。
只有排放治理而沒有技術改進也是很難達標的,環保不能理解成某一個環節的節能減排,只有在治污的同時進行能源的高效利用、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新能源的開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保問題。
環保問題之所以引起大家關注的本質是當前的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以及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有錢的老板都去“國外”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了,剩下留在國內奮斗的要么是公務員,要么就是像你我這樣的“草根”,當然還有一些“愛國人士”。環保治理也不能一刀切,如同前年的四會地區的以環保局長落馬導致環保一度“正規”起來。
如果說因為環保整治而導致成本增加,進而通過漲價的方式將企業的“壓力”轉變為“消費者”的壓力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當前環保技術以及環保問題的出現可以說是中國企業在環保問題上的歷史欠債,只是說到了時下不得不償還歷史欠債。否則留給我們子孫后代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就不知從何說起了。
當前國家宏觀經濟增長動力欠缺,房地產也正在經歷著2008年式的轉折點上,這次國家“救不救市”我們拭目以待,房地產這只被國家寵壞的“孩子”遲早是會弄出點“事兒”來,與房地產緊密相連的陶瓷行業那也是“唇亡齒寒”,不得不盡快做好打算,至于說有陶瓷企業借著環保整頓停產之際,想著漲價的法子,筆者認為還是早早打消念頭。如今市場競爭水深火熱的,人家江西,四川等產區不斷降低價格搶占市場,更有因全拋釉和噴墨打印的出現成本下降,面對以農村市場為主的中部和西部陶瓷產區不斷下降價格,此時想漲價,那是“找死”。正應了那句“不作死,便不會死”,奉勸陶友們還是端正思想,腳踏實地的去做些實事,搞點創新,切實降低成本的同時又能兼顧環保達標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