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致力于發(fā)展新型陶瓷科學與技術,開拓新型材料領域的學科前沿。該實驗室的前身- 清華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于1987年被評為重點學科,1988年列為世行貸款重點學科發(fā)展項目,1991年開始建設“新型陶瓷與精細工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致力于發(fā)展新型陶瓷科學與技術,開拓新型材料領域的學科前沿。該實驗室的前身- 清華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于1987年被評為重點學科,1988年列為世行貸款重點學科發(fā)展項目,1991年開始建設“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現(xiàn)任實驗室主任為潘偉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龍土教授。
多年來,實驗室緊緊圍繞陶瓷新材料領域的科學發(fā)展前沿、國民經(jīng)發(fā)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國家重點科研任務深入開展新型陶瓷材料與精細制備工藝技術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獨具特色的科研成果,研制成功一系列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陶瓷新材料和新技術。該實驗室在透明氧化鋁陶瓷與高壓鈉燈、復合氮化硅陶瓷刀具、高性能鐵電壓電陶瓷及低燒技術、陶瓷膠態(tài)成型新工藝、高性能低溫燒結軟磁鐵氧體、納米骨修復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聯(lián)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科技獎勵。通過十幾年來的建設和發(fā)展,實驗室已逐步建成為我國在新型陶瓷材料與精細制備工藝,特別是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以及陶瓷基復合材料等領域的重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基地。目前,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功能復合材料設計與新材料探索、高性能結構陶瓷、陶瓷材料先進制備工藝、能源與環(huán)境材料、生物陶瓷材料。
實驗室建設以來,承擔完成了包括國家“九七三”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八六三”計劃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200余項,各項科研經(jīng)費累計近2億元;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fā)表SCI收錄論文1500余篇,獲國內外授權專利150余項。
目前實驗室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和科研經(jīng)驗豐富的固定科研人才隊伍。實驗室現(xiàn)有研究人員4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及研究員27人,副教授與副研究員15人,高級工程師4人。研究人員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5人,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者3人。實驗室功能陶瓷團隊分別于2005年和2006年入選國家教育部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
實驗室建設以來,根據(jù)“開放、流動、聯(lián)合、競爭”的原則,始終如一地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國際上與美國、英國、瑞士、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葡萄牙、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有經(jīng)常性的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項目,在國內與許多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yè)開展密切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實驗室每年設立10余項開放課題,接收國內外客座研究人員來室開展研究工作。實驗室研究人員每年應邀在國際材料領域的重要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10余人次,每年有多位研究人員赴國外著名學術機構和大學從事短期科學研究與訪問和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大大促進了實驗室與國際間的學術與科研交流,對于建設世界一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