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端午回家,見小鎮建起了一連排商品房,毛坯房的售價達2100元一平米。當時預言:這房子肯定賣不出去。鎮上總共就一萬多口人,家家戶戶基本都有自己的地盤,建一棟三層小洋樓也就十幾萬,誰愿意花近二十萬,買一套100平米不到,沒有產權,沒有物業管理,周邊環境一團糟的毛坯房?景區與我們鎮不搭邊,外地人買房可能性也不大。

過年回家發現,錯了。端午節建起的那排商品房,已銷售一空。另有兩個樓盤已經封頂,還有好幾處在建,據說都還賣得不錯。買房者多是周邊村子里外出務工,準備返鄉居住的人。這一群體數量不小,在外待久了,想回家。回到村里,又不能適應幾乎與外界隔離的環境,遷到鎮上,也算折中。
原以為我們鎮的商品房能夠賣得那么好,算是奇跡。年后跟家人去臨近的貴州地界,銅仁市的大興鎮和川硐鎮一看,才算開了眼界。這兩個小鎮曾經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人口數量方面,都比不上我們鎮,但現在商品房比我們鎮更多,而且每棟都是十幾二十層(我們鎮的不超10層),周邊公共設施、商業配套齊全,售價2000-3000元一平米不等。也是返鄉房為主。從陽臺上晾的衣服或養的植物看,有些樓盤的入住率還挺高。
2015瓷磚市場,屬于會搶的人
回公司與同事交流,相對偏遠的小鎮商品房火熱現象,并不是個案。而建材的銷售渠道,大多還未下沉到這些地方。
比如我們鎮,鎮上有幾家建材綜合店面,有瓷磚賣。一間小門面,瓷磚、潔具、不銹鋼、燈飾、五金……什么都有,但款式和數量都有限。所以鎮上人買瓷磚,多數還是到鳳凰縣。有更高要求的,為了買瓷磚,會多次去吉首市或到銅仁市逛建材市場。大興鎮和川硐鎮的居民,也基本會去銅仁市買建材。這次沒去吉首看,聽說銅仁新建了一個專業建材市場,特意去看了,也順便轉了之前的幾條建材街。過年期間,這些地方都不開門,從賣場入駐品牌、周邊的廣告和賣場內的活動橫幅來看,挺熱鬧。
過剩,飽和這一類字眼,這些年總是掛在我們嘴邊。在2015年的行業預測中,也不乏因產能過剩、市場飽和而帶來更殘酷的行業淘汰戰的觀點。悲觀情緒蔓延的時候,從廠家到商家,動搖者越來越多。但未必市場就真的這樣不樂觀。就如房地產行業,大家都在喊著,房地產不行了,產能嚴重過剩,近6億平方米待售庫存,會壓垮一大批中小房企。在我所見的這些小地方,才剛剛開始紅火呢。在這里建房子的,也并非全國數得上的大房產商,他們的房子都賣得很好。
2015年,行業的淘汰戰當然會繼續,也會更激烈。無論怎樣激烈,市場空間肯定還是有的。
過年之前,工作站同事回來,說有不少老板都在問他們,現在佛山企業在研發什么?2015年佛山企業打算怎么做?這些老板因為自己需要管理企業,管理生產,很少有時間走出去。
在此建議,有些企業不要一味盯著大企業怎么做,不要跟著大企業走,應該多去自己的目標市場走走看看,或者先看清自身,找到自己的目標市場,然后找到更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
比如在上文提到的這些小鎮,這些大品牌漏掉的戰場,其實是有消費力的。是否可以在這一類市場發展代理商,建小而精的店面,將產品和服務都做到位,做出小地方的大品牌?
新年搶紅包,我們喊出的口號是:2015,屬于會搶的人。
市場,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