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時的黃金周,大批的中國消費者涌向日本、韓國等地大規模地購買生活日用品、衛浴家電,這不僅讓外國友人驚訝于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更折射出中國制造業中存在著品質、價格等問題。之前搶購“馬桶蓋”事件,更是徹底諷刺了國內的衛浴行業,連“馬桶蓋”都要境外購買,究竟是國內的制造工藝太粗制濫造還是消費者崇洋媚外?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甚至專門出境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據統計,2010年出境游的人數只有5738.45萬人,而到2014年已突破1億達到11659萬人,增長了一倍多。而到了2015年中國出境游人數預計將突破12000萬人,預計同比增長16%左右,出境游人數已經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位。
不僅出境游的人數快速增長,中國居民境外消費的規模也逐年擴大。2014年中國居民境外消費已經達到1萬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會超過11000萬元。出境游與境外消費的增長說明我國部分居民購買力轉移至境外。
直接原因是因為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提高了。其根本原因是國內的生產制造業跟不上人們的消費等級,生活水平的上升預示著消費者需要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滿足日常需要。但國外進口的產品加上關稅、運輸等費用,價格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整體偏高。消費者對于國內的制造業的信心不足。這都導致了消費者寧愿走出國門,或直接去原產地購買產品。在加上日本等國的嚴謹、敬業、細致的國民精神使得消費者傾向于信賴“洋品牌”。對此,國內的制造業是否應該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重視企業精神建設,改善服務態度,增加自身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度和口碑?而且中國不少有企業的產品是出口國外的,這一點相信很多消費者也心中有數,但為什么也愿意跑去國外買中國制造的產品?擔心不就是內銷和外銷的質量會有所區別嗎?而消費者為什么會有此憂慮呢?企業應該多往這方面想想。畢竟在全球經濟化的主題下,想要長遠發展的話,走出國門跟外企比拼的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有著勞動力和歷史優勢,本應該是成為全球制造業的購物圣地之一,帶動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更好更快地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沖出國門在全國各地瘋狂地買買買,雖然這說明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提高,但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正正反映了我國的制造業水平有待提高么?
(來源:美家網。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聯系方式:8277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