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中國衛浴的生產技術已經可以和國外知名品牌相媲美了,這句話不假,但國產品牌和國際品牌還有很大一段差距,這句話同樣是真。因為,就算技術手段已經解決,但在營銷、設計方面,國產品牌還存在諸多不足。當下,2015年即將成為過去時,回想過往,衛浴企業怎一個“囧”字了得。

設計向走市場向右 衛浴行業怎一個“囧”字了得(圖片來自網絡)
營銷之“囧”:與企業不“兼容”
衛浴是耐用品,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就買1-2次衛浴,品牌即便做了較高頻率的營銷曝光,真正能到達“有需求”的消費人群,其實比例頗低,而對于大多數沒有需求的人群,并不會刻意去記住一個衛浴品牌。另一方面,對于多數工廠而言,其“客戶”其實是經銷商,而非消費者,他們的營銷更多時候是做給經銷商看的。
2015年,并不是沒有衛浴企業做了高大上的營銷,只是,因為是耐用品之故,這類營銷對品牌市場銷售的直接幫助微乎其微,等同于“營而不銷”;而一些真正能帶來銷售的時間,比如“爆破”,對于品牌而言,則是“銷而不營”,只圖一時的快感,而丟了品牌的調性。有人說衛浴業人才太少,也許真的是這樣,但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所謂的高大上營銷與衛浴行業并不“兼容”。
設計之“囧”:原創叫好不叫座
在中國,當一件事被不斷提起,不斷強調之時,說明這件事沒有做得很好。在衛浴行業,這指的就是“設計”。2015年,諸多衛浴企業推出強調設計的原創系列,似乎中國衛浴越來越注重設計了,市面上叫好之聲也很多,但是否叫座,仍有待考驗。若以過往的經驗來評判,市場是殘酷的,暢銷的永遠是“沒有設計”的經典款,千辛萬苦“原創”出來的產品,卻遭冷遇。更不爽的是,部分模仿的企業,在落后的時間點推出相似產品,卻博得滿堂紅,原創企業等于做了別人的嫁妝。
在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日趨規范的當下,衛浴企業渴望遇上好設計師,研發好產品開辟藍海;設計師也希望找到能將概念成功產品化的工廠。目前的窘相,究竟是消費者和工廠不懂設計,還是設計師不懂消費者和工廠的需求?
電商之“囧”: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早年曾經大熱的衛浴電商,如今只有在雙11期間才會被行業“熱議”。上個月結束的2015年雙11互聯網大促,衛浴企業跟著熱鬧了一番。九牧衛浴囊括2.5億,成功實現六連冠,箭牌衛浴也突破了七千萬,達到歷年之最。整個行業在雙11前后像是打了雞血一般,看似亢奮無比,實則落下一地雞毛。
對于部分衛浴企業而言,雙11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刷臉,提高知名度;衛浴電商和天貓淘寶,更像是提高知名度的廣告平臺,而不是衛浴企業和經銷商賴以生存的渠道。努力擠進榜單,打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就是衛浴行業的電商之道么?
“囧”字表現很出的是一種自嘲和矛盾心理,卻是衛浴行業現狀最真實的寫照,要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局面,衛浴企業還需好好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