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衛浴生產國,然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矛盾卻成了我國衛浴產業發展的一大困擾。在經濟轉型的調整期,淘汰落后產能,進行自主創新是衛浴企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必然出路。衛浴企業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并著眼于長遠,才能標本兼治。
化解產能過剩任重道遠 衛浴企業如何標本兼治?(圖片來自網絡)
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 提高產業整體水平
衛浴企業需要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積極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實現由傳統的以生產型為主向生產服務型的轉變,由傳統衛浴向綠色衛浴工業的轉變,由中低端衛浴向高端衛浴轉變,由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從而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此外,企業還應著力改善市場結構,把拓展海外市場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加快海外產業轉移釋放過剩產能。
限制新增落后產能 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加強對高耗能、高污染、規模不經濟、低端產能衛浴企業的淘汰力度。借鑒發達國家做法,盡快建立落后產能退出的補償機制及其實施細則,建立激勵機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力度進行技術創新,重視核心、關鍵、重大技術的突破,增強創新驅動的發展動力,通過創新獲得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重點扶持高技術中小企業,鼓勵企業增加技術研發投入;在此基礎上,企業應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上做文章,加強高端衛浴、環境友好型衛浴的研發和產業化上,擴大市場有效需求,以提高產品附加值。
發揮政府和協會作用 制定和完善產業標準
近年來,我國密集出臺了各項環保政策,旨在利用政策倒逼產業調整和升級,政府和協會也制定了相關標準,共同促進衛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后期還應加強新建衛浴項目審批管理,嚴格控制總量,提高現有產能質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對不符合相關政策、程序的項目,金融機構一律不得發放貸款;鼓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要在金融和財稅政策方面支持衛浴企業并購重組。制定和完善產業標準迫在眉睫,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不僅可以有效的對衛浴生產進行控制和管理,又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自動淘汰和抑制落后產能。
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任重道遠,并不是朝夕之間可以解決。而如何肅清行業求速不求質的風氣,提升衛浴行業整體發展水平變成了整個行業都需要認真反省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