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市場競爭激烈,在產品同質化大背景下,地板企業要想取勝,就必須通過營銷手段的創新來為自身增加砝碼。地板產品雖然不是“快消品”,但隨著更新頻率的加快,已從產品營銷時代走出來,像快消品一樣,走向了情感營銷。當前,已有不少地板品牌打起了“家庭情感”牌,但要將其落到實處,就不能只玩概念,還需要有產品作支撐。

(圖片源于網絡)
家庭情感營銷落地不能只玩概念
“家庭情感”營銷似乎是不少地板品牌的營銷趨勢,這其中的關聯不難理解,畢竟地板和家緊密聯系在一起,對家的情感很容易投射到家中使用的一物一件,因此不少品牌也正是抓住了這種消費心理,重點在“家庭情感”上用力。然而這也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現象,在如此多的品牌開始討論“幸福”、“生活”以及“家庭”時,消費者是否還會被打動。同時這些“情感”是不是成為了漂浮紙張和宣傳中的詞語,一個品牌“家庭情感”營銷需不需要落到實地,又該怎么做?
“只有概念,沒有產品支持,其實這樣的營銷意義不大,目前很多家庭情感路線的營銷會有這樣的問題。”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在利用營銷成功吸引受眾吸引力之后,如何將之轉化為對品牌的理解與支持,關鍵還在于產品的品質是否能對營銷的概念進行匹配。“如果你想打親情牌,那么對于父母來說地板的價值是什么,對于孩子來說成長需要什么樣的產品,這些才是最初就該被認真考慮的。”
喚起消費者與品牌的情感聯系
地板企業可著力突出個人對于家庭、對于過去和傳統的情感,喚起消費者與地板品牌的情感聯系,使自己的品牌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比如可口可樂公司的“小強”篇系列廣告,就表現除了一家三代人過節團圓的情形。比如功能沙發品牌芝華士在父親節當天,購滿一萬元產品的顧客可以直接獲贈一臺智能升降椅,一種較為適合老年人的功能沙發,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滿額贈”的商場慣用的促銷方式,卻通過功能細節輕易的打動了消費者。
如果產品上不能完全支撐家庭情感的概念,卻仍舊在大談特談這種理念,往往就透露出品牌產品定位的模糊。明確的針對性才是產品確立、營銷概念確立的前提,否則無法獲取目標受眾的訴求,因此也只能泛泛地去進行情感營銷,“品牌應該對生活有所理解,然后定位,這是品牌方需要想清楚的,不同的群體有共性,也有差異化,地板其實是為這些共性和差異化定位的產品。”
現如今,消費結構的升級需要地板企業從一般產品開發過渡到情感產品開發,這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地板企業市場營銷質的飛躍。雖然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但卻為贏得顧客、贏得市場提供了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