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亂象有時是企業自身做的不好,有時是因為競爭對手太過于浮躁,有時又是因為政府沒做好,往往在競爭外一臉懵逼的消費者最是無辜。
惹爭議的名稱和廣告語
廈門市石材商會和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對簡一的正式起訴事件中,把槍口對準簡一使用的“大理石瓷磚”稱謂及“高檔裝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簡一”的廣告標語及口號違法。
這種被認為是詆毀了天然大理石石材的廣告宣傳語并不是冤枉的。小編以為,在不能夠向消費者明確表示此“大理石瓷磚”非真正的天然大理石的情況下,簡一犯了兩個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第一,模糊地暗示消費者自己產品是直接采用天然大理石的石材制造完成;第二,直接地告訴消費者“不用大理石”,也難怪石材行業會不答應!
無獨有偶,在起名字和宣傳上同樣會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的還有新生的瓷質拋光磚產品,越發先進的噴墨滲花工藝讓曾經“過氣”的拋光磚能夠增強品貌和品相的美觀度,但是市場上對于拋光磚的印象和感覺大不如前,為了重新打進市場,很多陶瓷品牌變著樣地給瓷拋磚起名字,由諾貝爾首發的瓷拋磚、東鵬的原石、能強的精工原石、宏宇的“七彩云石”無釉全瓷大理石瓷磚,到蒙娜麗莎的“羅馬寶石”通體瓷質玻化磚……外行人誰會知道這幾個富麗堂皇的名字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產品?
小編以為,這種華麗的掩飾其實都是心虛!明明有好的產品,卻不懂得做好營銷和宣傳,反而懟著競爭對手絞盡腦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是多余!新生的瓷拋磚擁有著“超越所有品類”的極強性能,卻一味增加消費者的認知成本和企業的宣傳成本,是浪費!
技術評定的內部戰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編以為是時候有個行業普遍承認或者政府官方管理的技術類評定機構為消費者掃盲了。
單純在大理石瓷磚的糾紛中,就看得出行業需要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聲音。何為大理石瓷磚?含有天然大理石成分?產品效果的逼真度和透光度?還是工藝手段?這其中鉆空子來起名字、作宣傳的產品五花八門,在推新的宣傳中,小編以為把瓷磚當成美食、服裝甚至是美女來出售是行不通的!沒有實在詳細的產品屬性信息,夸上天也是徒勞。
沒有一個權威性的機構給予行業一個普遍性的官方解釋、評定和測評,對于企業來說自身的創意岌岌可危,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的風險和認知成本很大,都是一件不利于行業長期發展的。沒有了“馳名商標”的光環,行業的協會要有所作為,陶瓷品牌為自己正名要有所行動,應該組織聯盟或者直接向政府部門提意見,把一個大家都信得過的“大聲公”造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