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筆者在走訪家居建材市場時,常常提聽到老板吐槽,說今年的生意不好做,整體的家居市場不景氣,作為與家居行業息息相關的衣柜行業來說,市場的不景氣,衣柜產品的銷量也勢必會受到沖擊,那么,對于衣柜企業來說,該如何去應對市場?
人們家居消費變化帶動市場變革
人均家居消費的變化但時代總在進步,市場也總會發展。步入2010年,當第一批8090后走上社會,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結婚這個問題,而家居產品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但和他們的父輩不同的是,這批受過高等教育的用戶,對于老式的家居產品完全不太感冒,他們更喜歡的,是歐式、美式、現代簡約的那種有美感的產品。
他們不會管什么實木不實木,只要產品不傾不倒,那么美觀即是王道。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中式家居市場遠不如從前的原因。
化被動于主動 衣柜企業應主動出擊
在新世紀的前10年,因為市場供給關系的原因,真的是處于有貨就能賣出去的一個狀態。所有的賣家都處于一個被動營銷的狀態,即坐在賣場里等客戶上門。
但現如今狀況則完全不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些衣柜產品滿滿超過了市場需求的范圍。科技的力量是偉大的,集群效應顯露無疑。但隨之帶來的,就是前文所說的供過于求,市場已經完全不能接收所有此款床的產量。而進了這款貨的衣柜老板還在賣場里等著客戶上門,這樣的商家還能有客戶么?
衣柜營銷模式應從線下轉入互聯網營銷
21世紀,隨著信息革命的逐漸推進,衣柜這個行業也被深深影響著,傳統的線下模式已經在日積月累中將它的弊端暴露無遺。交易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昂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衣柜老板焦頭爛額,轉型似乎是板上釘釘的是。但無奈的是,想到轉型的老板少之又少,大多數衣柜老板還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完全沒有改變的意思。
傳統業務模式存在很大弊端
不得不說,也有一些老板很有意識,生意不好做了,他們便自己下去跑業務。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拓展業務的好方法,最起碼知道主動營銷去了。
但是,這種方式卻又有很大的弊端:
第一,成本高昂。老板自己下去跑,首先一個就是成本的問題,算上油耗住宿等方面,一天的成本在400-500之間;
第二:不專業。老板大多是身兼數職親力親為、不規范、也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并且說句實話,大多數老板也許開店可以,但跑業務確實不是專長,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第三:時間周期短。衣柜行業是一個很講究時間周期的行業,可能一年只有一兩個月有時間出去跑業務。這樣跑業務對于全年來講說杯水車薪也不為過。
為什么衣柜廠商沒有業務部?
第一:利潤低。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本質的原因。不說組建一個業務部,光是專門招一個專門跑業務的人每年沒個幾萬塊都招不到,如果讓他全年出去跑業務的話成本更加高的嚇人;
第二:廠商缺乏業務意識。這也是一點,很多老板只會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守株待兔一般等著客戶上門。但他們想不到的是21世紀是一個必須懂得營銷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須要主動出擊,才能活下去。以華東蠡口衣柜市場為例,很多廠商還停留下租一個門市,守客戶上門的現狀。蠡口附近廠商依舊守株待兔式的等客戶上門
第三:業務競爭激烈。這是近兩年才出現的一個現象,很多老板都抱怨出去跑業務的人越來越多了,競爭越來越激烈了,但正因為如此,如果別人都去做而自己不做,那就更難生存了;
第四:經驗不足。參照上段中提到的,很多老板確實不適合做業務,四處碰壁的情況下也會選擇放棄;
第五:完全不懂互聯網營銷。21世紀是信息時代,利用互聯網做營銷是勢在必行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老板想去做卻苦于完全搞不懂這一塊,只能選擇放棄。
衣柜作為傳統的行業,在市場的不斷發展進步下,轉型升級是必然的,在市場不斷進步的情況下,衣柜企業若不懂的及時變通,必定會被市場所淘汰,在未來的衣柜市場,跟得上時代步伐的人才有肉吃,對于衣柜企業來說,唯有時刻了解市場動態并積極轉變,未來的廣闊市場才能任企業馳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