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瘋狂漲價,陶瓷產品價格卻過山車式下滑,雪上加霜,福建閩清產區遭遇史上最大生存困境。
這些卻并不是它遭遇的最大的問題,其最大的問題是,九月上旬已過,旺季馬上要來臨,為了促銷,閩清產區陶瓷價格下調10~15%,有些甚至下調20%,可是其銷量卻仍然不見起色,仍然無法有效地消解庫存,幾乎家家庫存爆滿。
閩清產區怎么辦?
閩清產區的困境不是個案,據本報記者調查,整個晉江產區,甚至整個福建產區,都遭遇此不同程度的困境。
▲9月5日,福建閩清縣白樟鎮某陶瓷廠倉庫,已堆滿存貨。
恒順達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松,正坐在辦公室泡茶招待客人,對面坐著的是為他提供紙箱的供應商,他們在討論紙箱的價格問題。今年8月份,紙箱的價格已經漲了三次,而此時紙箱供應商的到來,是告知他紙箱還要漲一次價的事情。
本報記者在福建閩清做陶業長征調查期間,每走進一家陶瓷企業老板的辦公室,他們幾乎都在討論原材料漲價的事情,連空氣中似乎都帶有價格火箭式噴發留下的火藥味。這一輪價格上漲,讓很多陶瓷企業的老板焦頭爛額。
為王永松提供紙箱的供應商姓田,他告訴記者,紙箱漲價,是因為原紙的價格一直在漲,原來3000多塊錢一噸的原紙,現在已經漲到了6000多,翻了一倍,還搶不到貨。
從去年開始,福建省開始整頓造紙廠。據福建省環境保護廳消息,去年12月30日,該省發布《福建省“十小”企業取締清單》,取締不符合政策的造紙廠62家。到今年5月份,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入駐福建期間,福建有7家造紙廠被查,有的被責令停產或罰款,有的遭查封。7月,福建又有33家造紙企業環保不合格被警示。
▲今年八月份以來,閩清陶瓷紙箱的供應價格已經連續漲了四次。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與以往原材料價格周期性波動不同的是,這次價格的上漲,是因環保帶來的產業鏈系統性漲價,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短期內難以看到穩定的跡象。該人士表示,只要環保持續高壓,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
“我做陶瓷30多年了,現在這行情,當老板還不如打工仔,去給別人做個廠長,隨隨便便也能拿個百萬年薪。”王永松說,現在企業能維持不虧本運轉,已經不錯了。不過,有企業已倒在了價格震蕩期,去年年底,閩清廣峰陶瓷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倒閉,據知情人士透露,該企業已由當地政府接管。
據走訪調查,閩清300×300mm小地磚5層包裝箱,價格從去年的0.95元/個漲到了1.7元/個,300×600mm瓷片的3層包裝箱,從1.2元/個漲到了2.2元/個。
除紙箱外,化工原料也一路見漲。氧化鋅從8000元/噸漲到23000元/噸,幾乎翻了2番。“硅酸鋯一個月也漲兩三回,都是一千一千地漲,稀釋劑從原來的1050元/噸漲到了1500元/噸。”王永松說,因為山東淄博關停了很多熔塊廠,也帶動了閩清熔塊的價格,每個月都要漲200~400元/噸。
▲尤其是鈦白熔塊,每個月都要漲200~400元/噸。
紅葉陶瓷董事長劉進育也表示,今年鈦熔塊和噴墨熔塊,漲了25%左右,運費也漲了15%左右。據了解,閩清當地的熔塊企業很少,只有坂東和白樟有兩三家在生產,難以供應閩清當地的陶企正常生產。因此,閩清絕大多數企業所需熔塊,都來自山東。
“抓緊時間安排過來,現在的原料用不了幾天。”閩清金城陶瓷董事長吳圣良在電話中要求供應商盡快安排送貨,盡管他在工廠門外,已經屯下了好幾百噸的鈦白熔塊。因為原材料緊缺,加上行情不好,他已經停了一條瓷片生產線。他告訴記者,以前供應商送貨,押一兩個月的款沒問題,現在都需要現金交易,還拿不到貨。對于陶企與供應商之間微妙關系的轉變,閩清南海陶瓷董事長池圣湘也感同身受,他說,以前供應商求著找陶瓷企業推銷,現在是陶瓷企業主動去找供應商要貨。
“原材價格在漲,產品價格反而下降了。”劉進育說,現在進入淡季,每年這個時候,價格都會有10%~15%的下調。然而,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閩清大部分企業的倉庫已經爆滿,從倉庫堆到了廠房外面的空地。
▲瘋狂降價的背后,閩清陶瓷的銷量卻仍然不見起色,倉庫仍然爆滿。
“可能很多企業都處于危機狀態,現在做企業難,政策不穩定,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走。”閩清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陶企老板表示,山東淄博是前車之鑒,開始要求企業做環保技改,但到最后,技改完了,錢投進去了,卻不讓生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