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日用陶瓷生產基地產業轉型的辯證抉擇
北流:“退”+“進”=綠色共贏
作為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北流市,針對陶瓷等一批工業企業設備落后所帶來的嚴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做好進與退、減與增、調與轉產業轉型的文章,實現生態環境質的飛躍: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獲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市);今年1月,捧回“國家園林城市”稱號;7月,榮膺“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游名市”稱號;今年1-9月全市財政收入14.49億元,同比增長21.05%。
“退二進三”,最早指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縮小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于北流,即指把城區直接燒煤的企業或其他工礦企業,整合提升進入工業園區,實行清潔化生產,騰出城區土地,發展附加值高的第三產業,實現綠色發展。這意味著,一大批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業企業要搬遷、改造或關閉停產。
為抓好產業轉型,強壯陶瓷產業,北流成立“退二進三”辦公室合力攻堅。為鼓勵全市60多家陶瓷企業如期“退”出城區,除出臺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外,政府每年投入2000萬元支持陶瓷技改和更新;企業每拆掉一根煙囪,財政補助25萬元,最大程度減少企業損失;全面推動工業園區的提質擴容,年內將完成投資3億多元,以加快形成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藝術陶瓷、新型陶瓷等產業集聚,夯實打造400億元陶瓷產業基礎。為防止新企業二次污染周邊環境,該市要求企業“凈身入園”,實現100%的污水處理。目前,全市40多家陶瓷企業已進入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的日用陶瓷工業園區;共關停企業19家,其中關停并拆除、搬遷企業15家,完成改制企業5家,共拆除煙囪41根;淘汰落后水泥生產線9條、產能90萬噸,完成減排項目42個,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36%。今年1-9月,全市工業總產值(預計)225億元,同比增長18.4%,其中,僅陶瓷產業產值超80多億元,全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如何讓脆弱的生態堅強?北流堅持生態立市理念,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了與百姓密切相關的商業、物流、旅游等產業齊頭并“進”步伐。堅持“嚴格選商選資,嚴格產業準入”,扶持發展一批生態工業企業盡快“進”城。如加快物流市場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城北區集商貿、會展等為主的經濟圈;建成國際陶瓷貿易城、家居建材商貿城;重點培育發展健康食品和電子產業等一批龍頭企業,以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形成以陶瓷、水泥、電子、制藥等8個年產值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群;建成廣西縣級市面積最大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采取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方式,大規模實施市政攻堅工程,全面加快完善城市道路、城市集中供水、供氣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公交設施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18%和100%。
通過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讓綠色豐富城市的內涵成為全民共識,該市共建成各類公園、游園25個,城區建成區綠地率32.79%、綠化覆蓋率37.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83平方米。三項綠化指標居廣西前列,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