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高峰對話現場。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孫云龍)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認為,人工智能將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重新定義我們的世界。
人工智能將重新定義世界
沈曉衛3月24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將門年度創新峰會上表示,從時間的維度來看,我們今天處在一個指數級成長的時代。從IT行業本身的發展來看,過去幾十年的進展來自摩爾定律帶來的性能的提升;從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來看,連接到互聯網的終端數快速成長,“一個網絡的效能可能和連到網絡上的終端數的平方成正比”。
“今天處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看到,一個是數據本身在指數型地成長;一個是我們也相信人工智能或者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從大數據中得到的知識及由知識所產生的效率或者洞察力,也在指數型地成長。” 沈曉衛表示,這是一個時間的概念。
而從空間的概念來說,人工智能今天開始影響到每一個行業,重新定義每一個職業,影響到每一個人,無所不在。沈曉衛稱,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改變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能遠遠超過我們對它的想象。
人機交互將回歸自然
那么,人類將如何與人工智能交互?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TO芮勇認為,智能化發展的結果是,設備會回歸自然。 “你的穿戴設備,你身上穿的衣服,你戴的眼鏡,手上的腕表,這些都會變得非常智能,會回歸自然”。
除了可穿戴設備,還有一些可融于環境的設備,比如桌子、椅子、鏡子等。“鏡子告訴你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穿這個衣服可能會更好看,是一個隱于環境的功能"。
芮勇認為,人和機器的交互會從“唯物”變為“唯心”,從鍵盤、鼠標等變成語音、觸摸直到腦電波即人的意識。所以設備是回歸自然,從人機交互來說是從“唯物”到“唯心”。
人工智能將如何發展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認為,從芯片的角度來看,AI芯片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加速,通過CPU多核處理器或者GPU、DSP等傳統的架構進行加速,比如微軟選擇了FPGA,Intel和Google自己設計了ASIC芯片,也有很多公司用了GPU,這是出于自己的業務需求,有時候需要強調實時性,有時候需要強調性價比。另一種就是類腦的神經元芯片,比如IBM研制的Truenorh芯片,Intel也有類似的嘗試,“它允許你像一個真的大腦一樣,在里面持續學習、自學習,這些都是架構上的探索”。
芮勇表示,要做好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系統,需要ABCD,A就是算法(algorithm),C就是計算力(computing),D就是數據(data),但特別強調要有一個B,B就是business,就是和垂直行業相結合。
人工智能如何落地
“我們自己看人工智能落地的行業,有一個很自然的邏輯,哪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越高,我們就會去先做哪個行業。”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表示,這就是Face++最先從互聯網做起,推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原因。其次是金融行業,由此,Face++做了Face ID的產品,提供在線身份認證。孫劍認為,安防領域將是一個AI落地的大市場。
芮勇更看好人工智能在醫療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比如,“人工智能來幫你做腫瘤分析、X光片閱片等”。而具體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可以在定義產品、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和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發揮作用。他認為,比算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對行業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