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最精彩的格言就是“我們要能活下來”,他還說:“以前這是最低綱領,現在這是我們的最高綱領。”這就是中國500強之首的當家人的哲學。
哲學是社會進入精神滿足時期最需要的價值觀,也就是文化,華為能從一無所有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這種強烈的危機感,華為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頭腦清醒,“不會因為一點小成功,就小人得志”(任正非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建材行業也蓬勃發展起來,作為追隨者的小企業也在風口上飛了起來,但是隨著產能的過剩,經濟發展環境越來越嚴峻,小企業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那么陶瓷小企業如何才能活下來?

經濟發展環境嚴峻 小規模陶企該怎么活?(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就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哲學,也就是從追求大流到別具一格。連品牌大企業都在新形勢下感到彷徨,那么小企業也只有另謀出路了。著名的哲學家梁漱溟一直提倡“要有獨立的思想”,而這恰恰是小企業能活下來的生存之道,只有走大企業不屑一顧,或是無暇顧及的縫隙,小企業才能有生存的空間。
其次,是小康社會的小眾化市場給小企業提供了絕佳的生存空間,因為它沒有規模,這個市場也是大企業所不愿意進入的雞肋市場。例如,小小的巴比饅頭和千里香大餛飩竟然走紅上海,并且還進軍了廣州市場,他們靠的就是“獨特”的配方,而后者的配方秘密就是上海獨有的野生薺菜,可以說獨特的方法論成就了走小眾化路線的企業。
第三,將產品當成奢侈品來做,做到極致。當下的中國,不正是以數量論英雄的時代嗎?最流行的價值觀就是量大、好做、價格低,但是小企業必須反其道而行。
這里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掌聲響起來》的詞作者,為了讓患有糖尿病的母親吃上甜點,特地研制出各種各樣完全不含糖及淀粉的甜點,用植物來代糖,后來在朋友勸說之下,她把這些甜點拿到網上去賣,造福其他糖尿病人,結果生意非常好,這促使了她繼續開發新品種。她在研制一種梅子蛋糕時,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鹽漬梅子,因為當地產品含鹽量太高而不太適合,最后聽說在日本的和歌山出產藻鹽梅子,日本人一開始怕她控制不了品質,因為他們也是將梅子當奢侈品,最終日本人了解詳情后,才將梅子賣給她。只有將產品當奢侈品來做時,小企業才能贏。
總之,與眾不同就是小企業的活命哲學,只有遠離主流市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才能在險惡的形勢之中,幸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