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等需求,但這還遠遠達不到“智能”的水平。
“智能”意味著善解人意,意味著更多的定制化場景,能滿足更個性化的需求。在現階段,技術原因限制了用戶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期待,在新房市場中,很少有用戶會在裝修階段主動要求安裝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家居產品更大的市場在于已有房產的輕量級改造中。
用戶認知和習慣
最近,小編在約訪智能家居相關企業時經常聽到一種聲音:智能家居產品的留存率太低了,就算是現在大火的智能音箱,7日留存率也只有3%左右,還遠不能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在現階段,處于對價格、技術、功能、服務等多方面的考慮,用戶更愿意花點小錢去嘗試新科技產品,一旦有不好的體驗,棄之也不會帶來多大的損失。
也就是說,智能家居產品對于用戶來說只是一種新玩具,低廉的價格讓新房、二手房、公寓乃至宿舍的用戶都能下單嘗試,從而讓市場呈現出一種虛假繁榮的態勢,市場盤子大了,新房市場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從國際經驗觀察,當一個國家的住房自有率超過65%、戶均住房套數大于1,由增量開發主導的新房市場趨于穩定和成熟,基于二手房流通和房屋資產管理的存量時代將逐步來臨。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二手房交易規模占到住房交易總額的比例達到41%,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額已達新房的2.1倍。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測算,我國住房存量已經達到戶均1套,這就是說我們離存量時代越來越近,而房地產的下半場也將是存量房的市場。
隨著存量房時代的到來,市場的主要矛盾已從“解決住房短缺”轉變為“提升居住品質”,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從“建造更多的房子”轉變為“讓居住更美好”,與智能家居行業試圖解決的問題不謀而合。改造,而不是新裝,成為智能家居市場潛力最大的方向。
改造,也意味著智能家居企業要轉變發展思路,不能一味追求更高端、更先進的產品,還要考慮到跟已有產品的適配性問題。如何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優的改造成果,這是智能家居企業應當重點考慮的。當智能家居改造現有的居住環境成為主流,誰能更輕易的改造完成,誰就更有可能在智能家居新風口來臨之際多分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