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廁所革命政策的深入推進,城鄉公廁、旅游景區公廁的環境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如廁”再也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尷尬話題,而是關乎國人健康、緊扣民生的“日常大事”。但廁所問題沉疴已久,朝夕之間難以根除,從城市到鄉村、從質量到智能、從衛生到健康,廁所革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1. 城市普及基本到位 鄉村廁所仍處“九十年代”
時至今日,不少農村還存在著“垃圾靠坑挖,污水靠蒸發”的現象。關于廁所的概念,也只是兩塊板子一個坑的階段。富裕一點的農村也有水泥廁坑,但也是“面子工程”,一到夏天,照樣蒼蠅蚊子扎堆,極大程度增加了病毒傳染幾率,危害身體健康。
針對這一問題,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提出了廁所革命的新方向。2019年3月5日,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他提出今年起廁所革命要下沉到鄉村,推動全國3萬個村莊、1000萬左右的農戶來實現廁所革命,中央財政計劃安排70億元支持這項工作。九牧、東鵬、惠達等多家衛浴企業紛紛響應政策號召,積極投身到鄉村廁所建設工程中去,推進鄉村廁所革命的發展。
除此之外,廁所革命還將輻射到全國各個行業的公共廁所。首先進行廁改的就是醫療領域機構,預計到今年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將全面達到干凈、衛生和整潔。到2020年底,衛生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并建立較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中國衛健委和中國中醫藥局將在全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數量充足、方便可及、干凈整潔、管護有序”的要求,規范日常衛生保潔管理,改善醫療衛生機構廁所環境,對設施陳舊、裝修簡陋、功能缺失的廁所進行改造,提升群眾就醫體驗。
2. 廁所設施質量過硬 但智能化稍顯不足
今年1月,一座全智能化公共廁所正式在武漢市投入使用。該公共廁所除了有中央空調、智能新風系統、智能異味監測、人臉識別取紙、電子屏幕實時顯示 廁所余位等功能,廁所內還設置手機充電電源,并全面覆蓋免費WiFi,徹底告別枯燥的蹲坑時代。但智能化公共廁所在我國還是只占少數,并且智能馬桶、智能洗手池等設備的運用也并不常見。一是因為部分國人素質低下,沒有公共意識;二是我國衛浴領域內的智能化產品尚處摸索階段,產品質量有待提高;三是智能設備的投入成本過高,難以適用廁所革命這樣大規模的工程。
智能設備的使用是廁所文明進步的體現,但目前來看,我國公共廁所智能設備的使用尚未普及,就算是有智能設備的公共廁所,很多功能也未能充分利用,這也是未來廁所革命的推進方向。
3. 衛生已達標準 健康還有距離
公共廁所給人的印象總是臭氣熏天、垃圾成山,而如今的公共廁所早已煥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寬敞的廁間、干凈整潔的洗手池、清新舒爽的香薰、細致貼心的置衣架……還安排有專門的保潔人員、管理人員,以便更好的維持干凈的廁所環境。但公共廁所人流量大,保潔人員無法即時清掃也是常有的事,或者是清掃工作不夠專業,這就導致了病菌感染等健康問題。
今年4月,全國愛衛辦組織專家深入各地,指導當地選擇適宜自身環境氣候和生活習慣的廁所類型, 包括三格式、沼氣式、雙甕式、糞尿分級式等,以適應我國從溫帶到熱帶、從山區到水鄉等多緯度、多地形地貌的廁所需求,從源頭上控制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未來,廁改還將繼續升級,打造更加衛生、健康的新型廁所。
廁所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也是一個時代文明的標志,更是廣大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基礎設施。隨著廁所革命的持續推進,公共廁所將實現從城市到農村、從景區到全行業、從質量到智能、從衛生到健康等方面的全線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