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7月19日,韓國貿易委員會宣布對中國瓷磚征收的反傾銷稅再延長三年,繼續征收9.06%——29.41%的反傾銷稅。在2018年我國陶瓷磚產品出口國家或地區前十排名中,韓國排名下降,為第五位(2017年排名第四)。韓國樹立關稅壁壘,我國瓷磚出口韓國市場略顯縮減。
陶瓷產品出口受阻,韓國市場開拓難度加大,廣東陶企可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通韓國市場關卡。
2018年中韓貿易額313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廣東與韓國進出口貿易額達74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占中韓貿易總額的1/4,韓國已成為廣東第四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
2019年5月22日,中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合作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上兩地政府人員、商協會人士、企業家等共同探討未來合作方向,科技創新、高端產業、貿易等方面最受關注。韓國貿易協會會長金榮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與韓國在產業發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當前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重點研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技術等,雙方大有合作空間。
一、粵韓人才合作
目前,有1000多家韓國企業在粵投資,約5萬名韓國人在粵工作、學習和生活,兩地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陶企轉向智能化發展,可引進韓國人才,加深與韓的技術交流合作,共建創新平臺,實現人才、技術互通。
(1)設計型人才
陶瓷設計受世界時尚潮流影響,跟隨市場主流方向,貼合時尚主題的陶瓷產品往往更受消費者青睞。陶瓷創新設計需要陶企有創意點,既要新穎時尚,也要實用性強,多方位滿足消費者喜好。
韓國居民的時尚感較強,陶瓷產品出口到韓國,陶企需了解韓國消費者的時尚偏好。引進設計型人才,加強陶瓷產品創意設計感,充分掌握審美需求,更易設計出符合韓國消費觀的陶瓷產品。
(2)銷售型人才
去年韓國對我國陶瓷產品的進口量稍有下降,但其常年位列世界前十大陶瓷進口國,陶瓷進口總量較大。韓國政府對房地產的限制有所放寬,建材產業的需求量上漲。韓國民眾不流行自主裝修,大多是購買精裝修的商品房,因此其瓷磚零售業務比較少,大部分是建筑商和采購商按照裝修的需求,針對單一品類進行統一采購。陶企聘用銷售型人才,更熟悉韓國消費市場、建筑公司、設計師和當地的法律法規條款,有利于陶企開拓在韓工程渠道,增加工程項目合作機會。
二、粵韓環保經驗共享
我國環保政策推行,嚴抓企業排污量,陶企作為“三高”行業,近年來在節能減排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
韓國一直注重節能環保工作,經驗豐富,廣東陶企可積極學習韓國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借助其環保產業的技術優勢,促進陶企由高污染向綠色生產轉變,提高質量和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轉型升級。
同時,政府也需做好環保引領工作,帶動陶企節能升級和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將環保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共同努力,實現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
廣東有完整的陶瓷產業鏈,產業資源配套完善,生產規模大。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廣東對外合作項目增多,陶企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韓國征收反傾銷稅,陶瓷出口難度加大,陶企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韓國的交流合作,互通有無,提升國際競爭力。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