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情感消費時代已經來臨,消費行為從理性走向感性。對于陶瓷產品,消費者不僅關注產品的品質,還關注情感上的共鳴。“走心”是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柔性”關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從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出發(fā),喚起消費者情感需求,引發(fā)消費者共鳴的陶瓷品牌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情感鏈接。
面對普通的產品,消費者只愿意支付產品的成本;但對于打動了消費者情感的品牌,消費者會輕而易舉的接受遠超于產品成本的價格。所有的消費者都擁有“情感大腦”和“理性大腦”,而消費者的行動主要由情感來驅動。可口可樂前任全球營銷副總裁哈維爾•桑切斯•拉米拉斯認為,品牌之所以能夠打動消費者情感,是因為品牌在和人們的“情感大腦”對話。
產品設計中“生活美學”的傳達
“產能過剩”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存在的問題,由于陶瓷技術門檻并不高,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基礎都比較雷同,因此陶瓷市場上的產品相差不大。大部分企業(yè)都是通過銷售產品獲得利潤,通常情況下其價格取決于生產成本加上行業(yè)平均利潤。多數(shù)的陶瓷企業(yè)重視產品上的創(chuàng)新,但卻忽視了情感的需求。
對于當前很多高溢價的產品,消費者很清楚其制造成本,但仍然愿意購買,究其原因在于其產品中情感想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消費者對于產品賦予的情感需求日益增強,陶瓷企業(yè)在產品的設計中應重視滿足消費者對“生活美學”的追求,而不是單一的強調產品的數(shù)值高低。
品牌宣傳中的“情感”訴求
“如果一個品牌試圖滿足所有人,那它就什么都不是。”出自《小眾行為學》當中對于在中間市場淪陷的Gap的評價。當今人們生活是快節(jié)奏的,消費者無法記住具備多個情感特點的品牌,他們只記住擁有最突出特點的品牌。陶瓷消費市場的個性化需求是市場越分越細的重要因素,精準滿足細分市場的情感訴求是品牌成功的關鍵所在。
“最偉大的公司將屬于那些能夠制造共同情感想象的公司,它們可以拿走最多的利潤。”,其主要原因在于守住品牌的底線和原則。陶瓷品牌的情感想象基調確定后,所有的品牌傳播必須符合情感特征的調性。如“蒙娜麗莎”品牌自創(chuàng)立以來,便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如同流淌在蒙娜麗莎血液中的DNA,讓人處處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在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購買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數(shù)量的多少、質量好壞以及價錢的高低,而是為了一種感情上的滿足,一種心理上的認同。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