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知乎引擎看到一篇熱門文章:

里面細數巖板幾大亂象;首先,亂說明多而雜。
巖板之火越燒越旺,2020年巖板江湖,就此形成。而公認的說法是德賽斯把巖板引進中國,由于國內建陶行業對巖板的探索起步比較晚;最開始僅有娜麗莎,金牌企業,依諾巖板,新一派等幾家。到2018年陶瓷磚產品被逐漸材料化,行業跨界競爭正在大量吞噬傳統陶瓷磚市場份額;正被悄然被跨界而來的新型材料、高附加值產品所替代。
這時巖板才迎來了它的春天,2019年底伊始建陶企業一窩蜂涉足巖板。究其原因是巖板其屬性,賦予應用空間及銷售渠道被重新定義,基礎的加工配套落地服務,打造全線的服務鏈不斷優化完善;因而不斷替代原來的飾面板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家居領域,衣柜、櫥柜、臺面、實驗室桌面餐桌等。據統計,截至2020年8月,國內已建成巖板生產線達72條。且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和明年巖板的輝煌才剛剛到來,3年內建成300條生產線不成問題。
“亂花漸欲迷人眼”背后似乎是巖板行業時代背景下的悲哀和亂象……巖板目前沒有品牌,說到底還是一個雛形期;所有企業都是在同一起跑線競爭,有資本就可以切入競爭。導致巖板亂象頻出:

其一:品質亂,以次充好。據業內資深媒體了解,最近,重慶背景墻企業采購的巖板“一碰就碎”、包頭某石材企業買了接近9.4萬元的巖板,用水刀切割就“百分百爆裂”;甚至有廠家直接把陶瓷包裝箱改名叫巖板了;就曝光兩起巖板劈裂而言,只是行業質量亂象問題的一個縮影,絕非偶然。
其二:大板、現代仿古等冒充巖板,獲取利潤。現在有些企業連普通陶瓷磚都沒做好,就經不住誘惑,簡單粗暴地將大規格瓷磚叫做巖板;使“中國制造”在國外成了低值產品。
其三:整個巖板市場有點像雜亂的作坊,企業模仿力很強。行業抄襲非常嚴重,前面產品剛做出來,后仿效或復制照著做得開始泛濫起來。要知道的是,抄襲永遠沒有靈魂,做出來了一樣的產品,但并不知道其核心;所以缺少原創精神抄襲的東西只有軀殼,它是沒有靈魂的。
巖板過熱的程度幾乎到了“現在不做巖板,就沒活干了!”一名經銷商坦言。導致不少巖板加工粗糙,目前有兩類巖板企業,有一類是基本無概率會出現加工裂情況,有一類加工開裂程度超40%。巖板是新物種,雖然行業內專家與主編企業多次組織有關巖板定義與標準的討論。但還對尚未有明確官方和行業定義,是由于巖板涉足應用的范圍頗為廣泛,不能急于求成就“營銷包裝”;況且往往是匆匆上馬,導致標準質量一般化,對行業影響也有限。這也是導致巖板很混亂,巖板材料滿天飛的原因之一。
巖板行業競爭的混亂,讓企業找不到方向;行業沒有標準,沒有規范,造成產品在市場上比較亂。其實更能折射出行業兩個問題:第一,往往巖板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企業不能制造出高水平的、有創意原創的產品,造成制品在市場上同質度非常高,競爭非常激烈。第二是對巖板市場保護不夠,當有些客戶要求我們做有原創美學的產品時,隨之產品很快就大眾化了。這也是造成市場競爭非常慘烈的原因之一。現在的亂不是一、二個企業的原因,是整個行業的一種現象。
然而若大家認同這個觀點,那么下一步的方向就比較明確了?梢酝ㄟ^政府指導、企業間共同聯合起來,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可以共同研究對這個市場的保護。這樣就慢慢地就可以產生很多有個性、有創意的企業產品并加以保護,構建更為規范、開放的生態圈,讓低附加值的企業也會逐漸被淘汰。那么經過兩三年以后,就可能形成一種非常有序的市場狀態。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現在要利用好已經形成的基礎,盡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此外,為更好地規范和鼓勵巖板行業發展,樹立產業品牌標桿,引導企業規范經營,培育更大的巖板產業集群,在佛山市禪城區政府的指導下,由佛山市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為主辦單位,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行業協會承辦,2020中國(佛山)巖板產業年度創新力大獎評選活動,將于2020年8月29日正式啟動,并于2020年10月18日2020佛山(禪城)陶藝建陶設計周期間舉行盛大的中國(佛山)巖板產業發展大會、年度巖板創新力評選頒獎典禮及首屆佛山巖板創意展。屆時將現場頒發2020中國(佛山)巖板制造企業綜合實力獎、2020中國(佛山)巖板原創產品獎、2020中國(佛山)巖板技術配套企業獎三項年度創新力大獎。
據了解,此次創新力評選大獎主要是對多年始終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的陶瓷(巖板)企業進行獎勵,并鼓勵這些企業再接再厲。評選規則極為嚴格,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且近三年的銷售增長率、企業規模等均達到較快水平等一系列門檻,只有達到這些要求才有資格進行參選。
巖板狂熱背后勢必會出現分化,企業若一心只想賺快錢,沒有回歸產品本質,將會逐漸被淘汰出局。其實每家企業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節奏,不用過度關注別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深做強,未來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