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家裝企業生存危機的話題已被廣泛討論,大量裝修公司在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也已成為行業共識,裝修公司紛紛走出舒適圈、爆發求生意識。尤其在后疫情時代,家裝領域競爭更加白熱化,裝修公司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需求也空前強烈,然而與之相悖的是,疫情導致的消費習慣、市場需求變化有加強行業馬太效應的趨勢,留給中小裝修公司的時間不多了。
關于裝企競爭力的提升,被討論最多的當屬“數字化”、“線上化”,即拋棄傳統的線下服務模式,用數字化基礎建設來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誠然,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方向是無誤的,但筆者認為,對廣大中小型裝修公司而言,單單討論數字化未免不太切合實際,認清行業大融合趨勢、學會融合互通、借力使力才是四兩撥千斤的做法。
大融合趨勢下,跨界是必選題
關于裝修公司的生存危機已不必贅述,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發布的 《中國建筑裝飾藍皮書》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共有約2萬家建筑裝飾企業被淘汰出局,且以中小型裝企為主。2018年以后,隨著市場需求環境變化,這種趨勢愈發明顯,更有業內人士形容行業出現“倒閉潮”。而疫情打擊下,究竟有多少裝企破產倒閉雖暫無數據統計,但同業們都知形勢不容樂觀。
裝企倒閉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簡而言之,無非是“供大于求”、“優勝劣汰”。隨著上游房地產市場疲軟、精裝房政策推行深入,留給這十余萬家裝修公司的市場蛋糕被蠶食,競爭更加激烈,轉入買方市場的消費者擁有了更多話語權,加上消費升級浪潮的席卷,消費者要求更高的性價比、更快的裝修速度、更省力的服務、更個性化的設計、更優質的家居產品……然而,部分傳統的裝修公司在舒適圈待了太久、實在是太弊端重重了,無法滿足消費者上述需求不說,還反其道行之,大搞價格競爭、偷工減料、增項漏項,失去了用戶信任,加速了自身死亡的過程,成為被淘汰的“劣質選項”。
近年來的“倒閉潮”觸發了廣大裝修公司的“求生機制”,幾乎人人都在喊著轉型升級,然而,怎么轉型?怎么提升競爭力?
筆者和不少裝修公司的老板討論過這個話題,發現“數字化”、“線上化”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是,老板們對這兩個關鍵詞的理解仍然過于淺薄了,其中不乏認為數字化就是把獲客渠道從線下門店轉移到線上的互聯網家裝平臺、信息流廣告、新媒體渠道者。而除了數字化趨勢外,一個更為宏觀的主流趨勢被忽略了:行業大融合趨勢。房地產商、建材家居品牌、全屋定制企業、部分互聯網家裝平臺、大型綜合電商平臺紛紛向裝修細分領域跨界融合,甚至來勢洶洶搶奪裝修公司的蛋糕,裝修公司必須重視這些“外來”的競爭者,同時學會融合互通,構建新型的競合關系,化危機為轉機,從而事半功倍地提升競爭力。
跨界融合,背后的本質是優質資源的整合,家裝行業作為一個產業鏈極長、資源整合度極低的行業,資源整合到位將能極大地起到降本增效、提升用戶體驗的作用,而數字化是整合資源的工具和橋梁。
以裝修公司和全屋定制企業的跨界合作為例,有了全屋定制企業在產品供應上的支持,以及雙方在設計上的聯合與打通,裝修公司便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拎包入住”的整裝服務,同時兼顧裝修的標準化和個性化,大大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同時,雙方客戶之間的導流也起到了互惠互利的作用,避免了資源的低效損耗,這無疑對雙方競爭力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同理,裝修公司和房地產商之間的跨界合作將為裝修公司降低獲客成本和溝通成本;裝修公司和建材品牌商之間的合作將為裝修公司提升家裝的效率、增加贏利點;裝修公司和家居賣場之間的跨界合作賦予了裝修公司“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各種類型的跨界合作正在家裝行業內發生著,合作的方式也不斷豐富和創新,顯然,這些合作正切實改變著行業的服務體驗和效率,而與那些積極融合互通的企業相比,那些仍然縮在舒適圈的企業將漸漸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受困于高昂的運營成本和低下的運營效率,最終將被淘汰出局。在大家都在跨界融合的形勢下,單打獨斗就只有死路一條。
留給中小家裝企業的“迂回戰術”
但是,跨界融合并非易事,你想和別人玩,別人未必想和你玩。就拿房地產商和裝修公司的跨界合作來說,能夠獲得房地產商青睞、拿下大片精裝房或大型公裝項目的,必然是那些實力更強、名氣更高的裝修公司,中小裝修公司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為什么說精裝房政策蠶食的是中小裝修公司的市場。
退一步講,即使有強者愿意和中小裝修公司玩,后者也未必“玩得起”。跨界合作需要雙方在人力資源、知識結構、技術系統等方面實現對接,如果后者在這些方面實在落后,雙方的對接將很難甚至無法完成。
那是不是意味著,跨界融合只屬于頭部玩家、腰部及以下的裝修公司沒有機會了?那也不是,只要有需求,就會有新業態的產生,筆者認為,互聯網家裝平臺的誕生正能滿足廣大中小家裝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業內17家上市裝修公司營收總額占行業比重從未超過3%,行業集中度低的程度非常嚴重,除了寥寥數家頭部裝修公司,中小型的裝修公司才是市場主體,大部分年產值甚至還未過億,團隊人數未過百,讓這些裝修公司去搭建跨界融合所必須的數字化基礎架構、打通雙方的數據資源,難度非常大。這樣的現狀給平臺的誕生創造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互聯網家裝平臺可以將這部分裝修公司聚合起來,再利用自身在流量、數字技術、認知高度上的優勢對裝修公司展開賦能,幫助裝修公司獲客、提升其數字化服務能力、搭建供應鏈生態,為裝修公司創造跨界融合的條件。
以齊家網為例,齊家網如何幫助裝修公司提升在供應鏈方面的競爭力?我們知道,消費升級趨勢下,哪怕是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家裝消費者也更青睞一線建材品牌,但地域性的中小家裝企業在一線建材品牌前不但沒有議價優勢,更可能因為倉儲、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障礙根本無法為消費者提供一線建材品牌,在這種形勢下,誰攻下了這塊城池,誰就在當地擁有了競爭力。而齊家網則利用平臺優勢,可通過集中采買的方式搭建優質產品庫,同時打造數字化的倉配服務體系,通過專業的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城市智慧物流,協助裝修公司解決供應鏈難題,間接使裝修公司實現了和家居建材品牌的融合互通。
前面說過,數字化是整合資源的工具和橋梁,中小裝修公司大可利用平臺的賦能搭建數字化系統、提升數字化管理和運營的能力,將外在的扶持內化為企業本身的實力,通過這種“迂回戰術”來爭取與其他有實力的玩家跨界融合的機會。在齊家網家裝產業生態大會上,廣州恒藝裝飾創始人袁川的分享便生動詮釋了這種“迂回戰術”,袁川介紹,在加入齊家網之前,恒藝裝飾還只是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小團隊,借助齊家網的運營扶持,4年時間團隊規模擴大了10倍,且在廣州市場站穩了腳跟:“齊家網結合我們的數據做運營分析,幫助我們優化運營和管理,并且幫助我們在設計、材料、施工等方面都實現了技術化、數字化。”
事實上,大融合并不只是家裝行業的趨勢,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融合互通的模式,以此整合優質資源、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裝修公司必須樹立新型競合關系,積極“走出去”,爭取和優質資源合作的機會,而借助平臺的力量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捷徑。
(文章來源:騰訊家居,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