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日益發展,汽車“進家入戶”已成為這個時代鮮明的印記。然而,座中四聯、九州通衢的蘭州卻因為城市建設等方面不可否認的滯后,遭遇了一場“汽車時代”下尷尬的“擁堵”。走在主次干道,總是被無端接起的“長龍”困住;上下班高峰,無奈地糾纏在望不到頭的堵車中心急如焚;車不通行,城不通氣,癥結到底在哪里?市民在追問。如何緩解乃至徹底解決?政協委員在關注。截至昨日,政協蘭州市第十三屆二次會議已經收到15件提案關注蘭州的交通擁堵,并為暢交通建言獻策。
調研:六大原因致城區交通不暢
城區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城市科學發展和影響民生幸福的一大難題。政協委員王新德在調研中發現,蘭州主要擁堵路段在:天水中路、東崗西路—東崗東路、定西北路、中山路、西津東路、南濱河中路、北濱河路金城關段、武威路、酒泉路、靜寧北路、雁兒灣路、臨夏南路等。
經王新德委員調研,城區交通不暢的成因主要有六個方面:
一是城市路橋建設的速度遠遠低于車輛的增加速度,導致交通不暢。
二是城市公交線路規劃和站點設置不夠合理。多路公交車線路在同一路段重復運營,公交車線路太長,站點較短,導致公交車停靠站點較多、壓車時間較長。
三是城市交通管理相對滯后。
四是張掖路步行街切斷了東西交通的大通道,導致城關區西關路段、中山路段、武都路段、中山鐵橋路段高峰期堵車現象較重。
五是部分出租車和公交車的駕駛員不遵守交通規則,亂停靠,占道行駛。
六是人行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橋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人車爭道的問題。如新東部批發市場等地,過往的人和車都特別多,但沒有設立人行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橋,行人提著大包小包的物品橫穿馬路,嚴重影響了機動車輛的正常通行。
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市已擁有機動車52萬多輛,這已經遠遠超過了蘭州市路網的承載能力。更為嚴峻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400輛左右的速度遞增,今后幾年內將呈直線上漲趨勢。交通擁堵、出行難已經成為制約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的嚴重問題,到了非下大氣力解決不可的程度。
建議:多措并舉提升管理
讓張掖路恢復通車
王新德委員認為,暢交通要多措并舉:既要加速城區的路橋建設、加強公交線路科學規劃和站點的科學設置,也要加強城區交通的科學管理和管制,同時讓張掖路恢復通車,打通東西交通大通道,有效改變西關、中山路、中山橋路段的交通擁堵問題。
加速城區路橋建設,一要接通斷頭橋,打通斷頭路。二要大力修建平交和立交橋。
根據蘭州東西狹長的地形特點,王新德認為蘭州每一條主干道的公交車線路應控制在10條以內,次干道公交線路控制在5條以內,公交站點設置距離控制在1000米以內。
上架天橋下修通道
在羅鐘偉等3名委員聯名提交的《關于在城區部分路段修建地下通道和人行過街天橋的提案》中說,目前我市尚有多處人 車混行較多、交通事故易發的路段急待修建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委員們建議:將龍園、蘭雅親河灣、東部市場南門(嘉峪關西路)、廣武門十字、中山林十字、火車站東西兩側的地下通道或人行過街天橋修建工程列入2013年的城建計劃,徹底解決這些路段的人車混行問題,在有效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確保市民的安全出行。
實行“全域單行”
市九三學社經過走訪發達城市,專題調研蘭州交通狀況后,提交了《實施“綠浪行動”實行“全域單行”從根本上治理蘭州市交通擁堵狀況的提案》。
據悉,“綠浪行動”,最初是發達城市為挽救生命設立的特殊通道,后來被應用到城市交通“治堵”問題上,成為一項城市交通“暢通規劃”。其實質是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治理交通擁堵,把道路看成“渠”,車輛看成“水”,實行城市全域道路單行,使車輛如“水”一樣流動起來的城市交通流量規劃。
委員們建議結合蘭州市區整體建設規劃,實施“綠浪行動”。委托交通規劃部門,科學制定蘭州交通的流量規劃,實行全域單向行駛,尤其是幾大東西主干道單向行駛,留出左行道為公交車道,緊急情況下,成為應急通道。同時,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據道路運行情況,隨時調整車行流量。
針對蘭州東西狹長的特殊地理條件,建議盡快在南北向道路上建設高架橋、高架路。全長5公里的天水路上有十個紅綠燈管制口,因為紅綠燈管制太密,造成堵塞。高架橋既暢通了南北向交通,又可以緩解東西向的交通擁堵壓力。
建設立體停車場
政協委員楊靜在《關于加快我市立體停車場建設的提案》中說,機動車數量的驟增與停車場地建設的嚴重滯后,導致機動車違章停靠、侵占道路、綠地和居民休憩用地。楊靜認為,大力興建立體停車庫是解決停車難,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是規劃部門應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城區新建大型工程和大型居民區必須按標準要求建設立體停車場。二是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出臺鼓勵性政策,在用地政策、審批制度、征地拆遷、價格機制等方面引導企業、團體和個人投資興辦立體停車場,在政策和稅收上給予優惠和傾斜,從而激發投資熱情并在與其他停車場競爭上擁有一定優勢。政府也可直接投資建設,然后向社會公開招標管理者,這樣可保證立體停車場良性運行。三是政府相關部門要對立體停車場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收費,統一規劃建設,對收費及管理人員統一培訓,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