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業內爆出雷曼“質量門”事件,雷曼的“四大客戶”聯手將其告上法庭,引發軒然大波。事實上此事發生時間更早,并且在業內幾乎人盡皆知,這次只是因賠償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舊事重提。雖是舊事重提,但是雷曼卻拉開了今年上半年LED知名企業負面消息頻出的序幕。
三安光電
4月初,有媒體曝光三安光電借殼上市以來,不僅超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其LED路燈、LED芯片、黃金廢材料回收三大主營業務問題重重,關聯大客戶被非關聯化處理,天津和蕪湖項目還涉嫌虛增投資,天價路燈賣政府。三安光電前五大客戶中,除了獲得地方政府路燈采購的蕪湖住建委、淮南城建委和剛剛獲得的泉州和安溪國投外,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三家公司——深圳市安普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和信達光電。有記者調查發現,上述三家公司部分股東居住在廈門,他們大多是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的安溪老鄉,并與三安光電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三安光電雖然后來屢次發布澄清聲明,但那段時間股票市值嚴重下降,三安的剩余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后來此事在各種揣測和爭議中不了了之,三安光電與“關聯公司”、政府錯綜復雜的關系也不得而知。
洲明科技
5月份,又一LED企業爆出負面,據財經媒體稱,經調查發現,洲明科技財報數據異常,涉嫌虛增資產、虛構利潤,且其經營資金極度緊張,數次靠改變募資用途及通過銀行獲取短期借款度日。網易財經從洲明經營現金流遠低于凈利潤、有“虛構利潤”緩解資金鏈的嫌疑。此外,在銷售方面,也有“前員工突變大客戶”的質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洲明科技部分銷售收入來自前員工成立的公司“樂意德”,這讓洲明的處境更加不堪。6月初,洲明發布公告稱洲明科技與樂意德公司的交易純屬正常的商業往來關系,此外,對于2008年至2012年期間洲明營業收入總額21.90億元,期間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是22.40億元,兩個數據之間存在差異的問題,洲明也做了說明,稱系在手訂單仍未得結轉導致存貨增加等多方面原因所致。至此,此事也沒有了后文。
今年上半年真是負面好戲連番上演,雖然都以企業的澄清告終,但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些企業肯定存在令人詬病的地方。三安、洲明恰巧是LED芯片、LED顯示屏領域的龍頭企業一連串的問題出現不禁讓人要問LED行業到底怎么了?歸納起來,主要有幾個問題,一是靠政府補貼和工程度日的問題,二是關聯交易,三是虛構利潤,其中“關聯交易”最為顯著。作為首屈一指的上市公司都存在這些問題,你們對于LED行業,又要問,LED行業到底有沒有市場,為什么會被指責靠關聯交易拉業績?LED行業到底能不能盈利,為什么連龍頭企業都靠虛構利潤或政府扶助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