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在建筑上施工的能耗量要高于氣候條件相近的其他國家很大一部分。然而在建筑工程里面,單單的照明一項施工建設的能耗所占比例的排名相對靠前。所以LED照明產品在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中,特別是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最近聯合發布了《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在這份計劃中系統地闡述了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在LED行業的發展目標、主要的任務、重點工程和扶持措施等問題,明確了促進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應保持在30%左右,在2015年的要達到4500億元,其中LED照明應用產品要占到總比例的40%,年產值達到1800億元。
節能程度大部分取決于燈具的使用
在北京市辦公建筑節能的改造方面,一些場所為減少能耗而減少開燈甚至熄燈。單純地為實現節能卻降低光源對日常的作用,這是一個極大觀念誤區,這樣并沒有達到我們的對未來發展的要求。實際上,照明節能包括許多方面,關注光源、燈具、配套附件的應用,都能帶來廣闊的節能空間,就像我們節約糧食一樣不能因為要節約糧食就去節食是一樣的道理。”
對于一些特別大的建筑例如展館,靠人工控制效率比較低下,如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則照明的開或關都經程序設定,比人工準時,效率也高得多。盡管一次性投資有所增加,但長期的節能效果能使成本在數年內收回,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用戶將獲得長期的利益回報。當然,對氣體放電燈而言,當采取移動探測控制開關時,光源壽命受開關次數的影響較大,電源被開關一次相當于點亮幾個小時。要找到一種不受開關次數影響的更好的光源,LED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照明系統節能是有量化標準的,最主要的就是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能超過標準值。在選型方面注重選用發光效率較高的光源、低功耗的附件和效率較高的整流器,再經過仔細計算,可以達到功率密度值比目標值還要低的程度。但是設計中選用的產品效率再高,如果控制不當也會使節能效果大打折扣。現有的照明控制方式有單燈控制、多燈控制、樓宇自控系統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很多種,在許多工程中設置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LED在建筑照明中日益受到關注。目前室外照明采用LED的范例較多,包括路燈照明、庭院燈照明、航空障礙燈照明等。在供電方式上,有外部供電,也有太陽能光伏一體供電。而在室內照明中,應用于應急疏散照明和指示顯示領域的較多,還有的用于停車場照明等,用于辦公室、走廊、樓梯間的照明目前數量還不多,但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
LED照明標準及技術需進一步完善
在國內有關建筑照明標準等一系列規范的中,缺少了LED的照明標準。一般對建筑物內部和外部所使用的燈具的要求主要針對燈具的數量(照度、光效)、照明質量(均勻度、色溫、顯色指數等)、節能(LPD)與安全性能方面的具體指標。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文才認為,有關LED燈的標準制定應涵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使用LED來逐步推動標準的編制以及完善,這樣可以繼續下一步的推動技術應用與進步;二是吸取國外的推廣,指定表針等一系列的經驗,然后推動國內標準的改進。據悉,正在修編中的《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將會增加有關LED照明的內容,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照明設計中對LED的應用。
單是指定標準還是遠遠不夠的,技術的進步更才是重中之重。“就LED光學特性而言,壽命長、光效高、便于控制、能效低、色彩豐富、安全等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方面。但是我們同樣要關注LED的一些不良影響,比如:LED的點光源,導致光線集中,峰值光強高,容易對視覺產生不舒適感,LED的色溫很寬,產品的一致性控制問題、光譜的連續問題、不連續光譜對人的影響問題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是未來需要認真研究并加以克服的難題。
照明產品的創新和質量對綠色建筑起重要作用
在推行綠色建筑的過程中,標準的指定以及普及,一定要有行業內各機構的合作,去推動新技術的使用。另外來自于對客戶需求的理解以及融合創新科技也是發展過程中要重視的問題。在我們的實際實驗中將高效節能、創新LED設計以及無汞無鉛化等環保目標融合在一起的綠色建筑無疑是最值得同行業學習與研究的,其中位于飛利浦上海創新科技園2號樓的飛利浦照明GBU-LED部門的辦公區域是最佳的一個綠色建筑的標榜作品。
這個項目的汽車是為舊廠房的改造,將建筑物在建筑結構不變的基礎上改造成為一個綠色的辦公區域。由于采用全套LED照明系統,該項目已獲得LEED金牌認證。在設計的整個階段里面,照明如何配合天花板較高的內部空間、如何利用廠房頂部的自然采光以及如何變幻多種形式成為項目中首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師大膽的使用LED照明設備,與單調的傳統辦公區域的照明對比,懸掛式燈具及較多定制燈具是最大的設計亮點,結合各類型LED光源,包括LEDPAR30、LEDT8、LEDMR16、LED模組等。圓環形燈具的巧妙的使用,配合LEDPAR30光源作為辦公區域的基礎照明。夾層辦公區域采用LEDT8懸掛式燈具,兼顧了工作面的照度和均勻度充分利用了設計空間。在辦公桌上面加臺燈,既是設計上的畫龍點睛又完成了補光的功能。茶水間及其他休息區域則充分運用色彩,使得空間變得更加的富有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