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陶的精彩,從2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不過在最近十年里達到高峰。
無論是產業集群的幾次演變、遷移,還是一大批聲名遠揚的陶瓷品牌崛起,以及一批老品牌的倒下,無論是拋光磚、仿古磚、玻化磚、微晶石、全拋釉等瓷磚品類的擴大,還是對花色、紋理、性能、環保的追求,格局從未靜止。
日前,特地陶瓷在全拋釉、微晶石領域的產品戰略,以及連續實施的公益、商學院等計劃,對建筑陶瓷行業格局的攪動廣受矚目,在部分領域里,甚至引領了整個產業的演變和新進化,在這樣一種市場環境下,更多的關注開始投向產業新格局的走向。
格局之變
九十年代初,中國建筑陶瓷行業形成“三山兩江一海”(佛山、唐山、博山、晉江、夾江、上海江浙)的格局,到九十年代后期,產業集群發生了新的變化,原有版圖中僅余下廣東佛山、山東淄博、福建晉江與四川夾江四大力量。
2008年后,隨著佛山陶瓷產業轉移,以及部分產區的沒落,原有的格局被打破, 廣東、福建、山東、江西、四川五大產區組成第一梯隊,遼寧、湖北、河南、廣西、陜西、河北、重慶、湖南八個省市地區組成第二梯隊。
在眾多產區中,名氣比較大的品牌多數都將企業總部設立于佛山,當然,其中不少的企業都是誕生于這塊陶瓷寶地。這涉及我們經常講到的品牌格局。
最客觀地講,最近十年里的品牌格局變化不是很大,仍然以特地陶瓷、東鵬、馬可波羅、唯美、新明珠、新中源、興輝、金舵、順輝、大將軍、宏宇、博德、諾貝爾等企業為主。當然,品牌之間的實力或有消長,但大體的版圖相對穩定。
談及產品格局,這個的變化一直是正向的,性能不斷完善,品類不斷增加,效果更加漂亮,基于產品提供的服務日漸完善,在三年前,市場上以拋光磚、;u、仿古磚占據主流,之后,微晶石、全拋釉等品類逐漸贏得追捧,天平開始傾斜,產品格局變化風起云涌。
在這中間,特地陶瓷的出現與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幾個細分領域里引領潮流,讓人對這一品牌寄寓了更多的希望。
特地之興
其實,在所有的一線陶瓷品牌中,特地并不是最大的,但它獨特鮮明的品牌個性、精英格調的品牌形象、清晰明確的品牌定位,以及對科技與美學、創意與技術、時尚與古典的倡導,成為獨樹一幟的產業力量,在受眾群體中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特地的一些品牌主張和理念,還有他們所主推的一些產品,一直都在引領產業格局和產品格局的變化,比如首款仿玉玻化磚,比如負離子釉面磚等,都走在產業的前面,往往都能激活一個市場的興旺。”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如此評價。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特地陶瓷在2009年后傳播“美墅主義”,傳遞“獨特見地”的高品質人居生活方式,2012年后,又發布“特地為你 量身定制”的品牌理念,開始主打定制主張。這種前衛的做法,在陶瓷行業一直引領風氣之先。
當然,任何最有實力的操盤手都必須回歸到最本質的能力上,對于建筑陶瓷來講,技術無疑是企業經營的本質,據了解,特地陶瓷現在已經擁有代表業界領先水平的R&D(研發)中心、投資12.8億人民幣的1800畝的景德鎮特地工業園生產基地。
不僅如此,玻璃復合工藝、聚晶微粉-反打微粉工藝、透明材料-立體微粉工藝、負離子釉面磚、輕質陶瓷磚等,都出自于這家企業,這樣一種穩定堅固的技術平臺,為特地陶瓷操盤運營整個產業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