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行業歷經了十幾年的大躍進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產能過剩的后遺癥顯露無疑。那堆積如山的庫存不只是衛浴企業心里的傷,也成了經銷商眼中的刺。而年底的訂貨會上,衛浴企業不顧市場消化能力,一味向經銷商壓貨的行為也讓彼此的矛盾一觸即發。其實,當前衛浴市場行情欠佳,衛浴企業一味向經銷商壓貨是救不了自己的。
市場行情欠佳 衛浴企業一味壓貨不可取(圖片來自網絡)
行情欠佳 一味壓貨救不了企業
年關將至,訂貨會上,衛浴廠家都希望經銷商能盡可能多訂貨,為明年的銷售儲備庫存;經銷商則拼命消化剩余庫存,再加上對春節之后的市場沒信心,訂貨會上也不敢下手太狠。
向經銷商壓貨并不是廠家在一年中某一個特定時間才會有的舉動,應該說,在一年的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有可能壓貨。曾經還聽一些經銷商說,某某品牌看上去賣得很好,但他們的經銷商日子并不好過,因為廠家非常強勢,只是一味的壓貨,經銷商賣不出去就直接“干掉、換人”。這些經銷商說的“某某品牌”并不是某一個牌子,在很多企業身上都存在。這些企業和品牌自始至終恐怕都沒弄明白,一味壓庫存根本救不了自己。
為沖業績 經銷商不惜降低價格
企業不妨在年底的時候去終端市場逛一逛,看自家的產品在終端的折扣到底是多少。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廠家一直標榜“我們堅持不降價”,終端經銷商給到消費者的價格卻低的讓人直瞪眼。多跑跑市場,就發現很多所謂的“一線品牌”打出的價格低的驚人。相信也有不少消費者心里會有“原來某某品牌的衛浴能賣這么便宜”的想法。
很簡單,年底為了消化庫存、沖業績,經銷商只能這樣做,即便把高價衛浴低價賣讓經銷商的收入降低了,但他們可以拿著年終業績去找廠家要返點。為了消化庫存沖業績,經銷商這種做法實屬無奈之舉,到頭來卻傷害了品牌形象和價值。
適量壓貨 否則吃虧的還是廠家
從企業經營的目的來看,說品牌形象、影響力都是虛的,廠家向經銷商壓貨,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很多企業都覺得,只要把產品賣給經銷商就行了,因為經銷商才是廠家的客戶,至于經銷商有沒有把產品賣出去,不是廠家應該考慮的問題。對于這種想法,只能說:大錯特錯。
如果庫存只是簡單地從廠家轉移到經銷商手上,卻沒有形成明顯的銷量,那就意味著廠家的客戶根本就不賺錢。經銷商是幫助廠家賺錢的,連他們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廠家又怎么可能吃香的喝辣的?其實,向經銷商壓貨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根據經銷商的銷售實力和渠道狀況來適量壓貨。行情不好時,廠家壓貨的目的是讓產品賣出去、讓客戶賺錢,而不是把客戶的錢全都搜羅到廠家手里。否則,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