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場行情差”讓衛浴行業經歷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2016年,衛浴市場“彩虹”仍未出現。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衛浴行業有可能出現負增長。這一認知讓衛浴企業更加瘋狂地搶終端,而最明顯的舉動無疑是那一波接一波的促銷活動。眼下,全行業價格戰的號角已然吹響,衛浴企業都預備好了嗎?
價格戰號角已然吹響 衛浴企業準備好應戰了嗎?(圖片來自網絡)
市場容量變小 價格戰爆發的溫床
近些年,衛浴市場遠遠不如從前,因此,“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一帶一路”、“樓市新政”、“銀行房貸新政和新利率”,甚至“放開二胎”、“股市地震”、“世界動亂”等社會熱點動態,都被企業們、行業媒體們、行業公知們拉來制造“衛浴行業的春天”,一副衛浴行業要復蘇的跡象。實際上,建材市場的行情每況愈下,這些表面上、理論上看起來利好衛浴行業市場、拯救衛浴行業市場的熱詞和媒體們財經范兒十足的“打氣報道”,并沒有讓瘦了的行業蛋糕肥起來,意淫過后,我們還是要忠于現實。于是,市場容量變小成為了行業價格戰爆發的溫床。
產能過剩 價格戰升級的“幫兇”
市場不景氣的當下,官方組織、媒體、行業能人志士們紛紛預測衛浴行業將要倒閉多少企業,但如果衛浴行業真能倒閉這么多企業,縮減這么多產能,從整個行業來說,產業結構將得到大優化。然而,據2015年衛浴行業官方及媒體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倒閉關停的衛浴企業不到五十家,加上一些默默無聞倒下的企業撐死小強也不過100家。從大局上看,史上最嚴環保整治和最蕭條的市場并沒有讓衛浴行業大產能發生質的改變,巨大的產能還是壓在衛浴企業心頭的一座大山,而這也成了價格戰升級的“幫兇”。
或許,衛浴行業一場自上而下的價格戰風暴即將來臨,然而真正舍得讓利消費者的企業并不多,只是那些靠走量而活下去的衛浴品牌將何去何從?還是趁早做好應對準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