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遠市工信局印發《2019年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提出將以陶瓷等重點行業為重點,推動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
陶瓷企業面臨五大考驗
在能耗執法方面,執行《建筑衛生陶瓷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2-2013),如超限額將限期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責令關停退出。
環保方面,遵照《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以及實行煤改氣。
質量方面,將陶瓷行業相關產品列入2019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目錄,計劃2019年全年開展監督抽查26批次以上,對在抽查中發現產品質量達不到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企業,依法責令其停止生產并限期整改;對逾期不改正或經整改復查仍不合格的,依法依規吊銷相關證照。
安全方面,對安全生產條件達不到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的產能,依法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經停產停業整頓后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吊銷其相關證照、提請關閉。
技術方面:
(1)淘汰100萬平方米/年以下的建筑陶瓷磚、20萬件/年以下低檔衛生陶瓷生產線。
(2)淘汰建筑衛生陶瓷土窯、倒焰窯、多孔窯、煤燒明焰隧道窯、隔焰隧道窯、匣缽裝衛生陶瓷隧道窯。
(3)淘汰建筑陶瓷磚成型用的壓磚機。
標準沒有更嚴,執行或將更嚴
不過上述方案,并非清遠市制定的更加嚴格的淘汰落后產能方案,而是執行方案,相關標準較此前省、市發布的相關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幾乎一脈相承。
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利用環保標準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根據清遠市政府2018年5月印發的《清遠市陶瓷企業“煤改氣”工作實施方案》,清遠市陶瓷企業須在2019年全面完成煤改氣工作,2018年已完成124條生產線改造工作。
上述提到的執行《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為廣東省出臺的最新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也是廣東全省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標準。
不過,方案提出將淘汰100萬平方米/年以下的建筑陶瓷磚生產線,或許對現有陶瓷企業并不構成實質性影響。
根據《2017年全國瓷磚產能報告》顯示,清遠市近200條建陶生產線中,日產能大多超過1萬平方米,按年生產周期300天算,也就是年產能在300萬平方米以上。達到100萬平方米/年淘汰標準的,僅有某大型企業的1條大板生產線,日產能為0.3萬平方米,但這顯然不屬于應被淘汰的落后產能。
清遠市制定該方案,利用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關停退出,只是明確執行國家和地方相關法規政策要求,并未就此執行更嚴格的管理規定。
不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是2017年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十六部委聯合提出,旨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而廣東面臨國家減排任務壓力巨大,因此在執行力度上將更加嚴格。
